“渴望认可”是怎么回事?
你渴望别人认可吗?
你渴望被父母认可吗?
你渴望被老师认可吗?
你渴望被同事认可吗?
你渴望被老板认可吗?
你渴望被孩子或者另一半认可吗?
...
其实,如果你仔细去想,很难逃得过,总有你在乎的人,那就总有“渴望认可”的冲动。
我自己也一样,上学求父母和老师认可,工作求同事和老板认可,结婚求另一半和孩子认可,抱负大一点会想着有朝一日获得社会的认可。
可是,职场上获得老板的认可都是很困难的,更别说其他了,自己体验也好,身边和网络案例也好,每天都在上演着这份戏码--求认可,甚至一生的努力就是寻求长辈、权威或者领导或某一个人的认可。
那是为什么呢?
认可是一种自我价值的确认和加强,认可是自己存在的一种证明。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说我们人类生而卑微,如果没有《被讨厌的勇气》是很难活出真我的,如果我们一直寻求认可,那也难言成熟。
如果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我们惧怕挑战规则,我们怕别人的目光和评价,我们是无法摆脱无形的枷锁的,我们穷其一生都在重蹈他人的覆辙,难道不是吗?
《幸福的勇气》还揭示了一个情况:从小的普遍被实行的“奖惩机制”,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是一种控制人的手段,一些“当权者”的手段,这样的手段的控制下,我们自然形成了“规范主导”的心智模式,长大成人后我们依然没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我们人云亦云,我们蹉跎人生。
所以,最好的教育需要消除“奖惩机制”(既不批评也不褒扬),而应该更多顺应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以好奇心和天赋为线索,活出每个人的使命,难道不是吗?
问题是“奖惩机制”已经深入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了,希望从今天起,我们无论对待自己还是他人,都能够有一个中正的态度,既不贬低俯视,也不褒扬仰视,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的实现平等和尊重,这样的人类世界会更少的控制和暴力,会有更多的绽放和美好。
具体怎么做呢?
1.自立,不抱期待。
一个自立的人,是不抱期待的人,是对他人不抱有被认可的期待的人,他每天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都知道自己做的事和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自己会有一套“坚如磐石”外加“随机应变”的操作系统,内核强悍且稳定,处事灵活而机变。
2.探索和活出使命。
使命是一生的宿命,一生的灯塔和指南针,有了使命的指引,人生再不会迷茫,人生再不会被无明羁绊。
3.为共同体贡献价值。
“小我”的觉醒最终回到"大我","大我"是本自具足的,大我的唯一的方向是"付出而不是索取",我们需要找到或大或小的共同体发挥热情和贡献价值。越索取越少,越付出越多。
以上,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