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期【教学实录】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起始课教学实录
文/三甲中学 李楠
【教学设想】
统编教材的体系是三位一体的构成,从教读课到自读课到课外阅读,将阅读方法的指导贯穿其中,通过教方法——试方法——用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艾青诗选》的导读课,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自读诗歌;课外自主阅读诗集时,学生就有章可循,更加容易触摸到艾青诗歌的脉搏。
【教学目标】
1.走进诗人艾青,并通过回顾第一单元学习的艾青诗歌,熟悉一些现当代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进而能自主阅读“这一类”诗歌。
2.通过读《艾青诗集》序言,初步了解艾青诗歌特点,明确阅读探究方向。
3.指导学生借助阅读记录卡,对感兴趣或难理解的诗歌进行细读,并制定全书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点】
熟悉并运用现当代诗歌阅读基本策略,自主阅读《艾青诗集》。
【教学难点】
借助阅读记录卡,对感兴趣或难理解的诗歌进行细读。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知人论世识背景。
看一组艾轩的西藏写实绘画、一组艾未未的前卫摄影作品,教师播放一段“酒神”艾丹蒙眼鉴定天价古董的神技。
师:同学们猜猜他们的父亲是谁,他们的父亲可能是一位怎样的人?
生:艾青!
生:从艾青各怀绝技的三个儿子看,透过特别的儿子我觉得这个爸爸一定不一般!
师:这位生养了三个奇人的艾青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能给儿子们带来如此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课本介绍和大家的日常积累,谈谈你对诗人知晓了几分,走近了多少。
生:在学习《我爱这土地》时我了解到艾青是“常含泪水”“爱得深沉”的热血诗人。
生: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艾青”这个笔名的由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生:艾青多才多艺,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命途多舛,却依旧留给后人很多优秀的作品,创作风格也随着人生经历的不同而分成了不同的阶段。
……
师:大家课前预习准备得很充分,我们来简要梳理艾青的人生轨迹,把握其主要经历。
【屏显】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大堰河)养育到5岁。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艾青回国,同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艺术社”,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同年7月被上海法租界警务处逮捕,并以“共产党扰乱地方治安”罪名,移送当时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在狱中写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三年后经保释出狱。
1936年至1945年辗转各地,先后到武汉、临汾、西安、桂林、重庆、延安等地从事文艺工作。
1949年10月起,任《人民文学》副主编。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平反,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师:从艾青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两个高峰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开启《艾青诗选》的阅读,相信同学们通过对诗人作品的品读,会看到一个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立体更加亲切的艾青。
二、联系旧知,回顾诗歌阅读策略。
生齐背《我爱这土地》
师:这首诗歌是我们第一单元已经学过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同学们回顾一下学习时你运用了哪些诗歌的阅读策略来赏析这首诗歌。
生:多形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标注重音和节奏,品味朗读基调、方法,熟读成诵,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
生:补充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创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把握本诗爱国的主题。
生:重点品读分析“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以及它们的修饰语,领会其象征义,进而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
【屏显】
现当代诗歌阅读策略:
A.朗读背诵 B.连接创作背景 C.想象诗人创作情景
D.想象诗歌画面 E.批注(感悟、理解、评价、疑惑)
F.译文比较 G.品味具有对比意味的关键词
H.品读诗歌意象 I.勾连同主题作品
师:刚才,大家分享了多种不同的读诗策略,分享了自己的读诗心得。可见大家通过对课内诗歌的学习已掌握了不少读诗的方法。《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日本的铁蹄猖狂地践踏着中国大地,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逆风飞行的鸟,在暴风雨的击打中放声歌唱,唱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艾青的诗歌其背后是一部动荡的现当代历史,诗人深入到现实的血肉和一个民族的苦难中,用诗歌唤醒了人们心中含泪的爱和希望。所以我们要带着所学的阅读策略走进这本《艾青诗选》,重温那一段慷慨激昂的历史,去品味那些跳跃着时代脉搏的诗句。请同学们打开《艾青诗选》第1页,我们的读诗之旅,先从诗集序言起步。
三、阅读序言,了解艾青诗歌特点。
师:下面我们一起阅读序言,并圈点勾画出下列问题的相关信息。
【屏显】
阅读序言,并圈点勾画出下列问题的相关信息:
1.艾青的诗歌创作划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侧重于表达什么思想?
2.艾青诗歌常用的意象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其内涵?
3.艾青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有什么特色?
【自由阅读,勾画相关信息】 【交流反馈相关信息】
(每位学生回答一题,三位学生分别展示)
生1: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三十年代——忧思和悲悯;四十年代——歌颂新生活;五十年代——歌颂新时代;七十年代——豁达与省思。
生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太阳”则是光明、美好的象征。
生3:语言和形式上特点:不拘一格的自由书写和歌唱,有自己的语调、节奏和说话方式,将叙事、对白与抒情融为一体,“在变化中有节制,奔放中有协调”,具有整体的浑厚的流动感。但也有过于直入、单调、庞杂和松散的不足。
师:以上同学都能快速地筛选相关信息并较为精准地进行归纳概括,如果将第三位同学的表述再精简一点,艾青的语言多偏向于口语化的自由表述,形式上又颇具散文化的诗情。当然,这些仅仅是我们读过序言之后的初步认知,更具体全面的赏析还得在我们读完整本诗集之后再进一步探讨。
师:序言是我们了解艾青诗歌特点的一个窗口。通过阅读序言,我们了解了艾青创作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诗歌的主要意象和内涵,语言风格等信息进而我们通过选择恰当的读诗策略去自主阅读《艾青诗选》。
四、能力迁移,自主赏析诗歌。
1.范式引路赏诗歌。
师:之前让大家将《我爱这土地》的阅读感受记录在阅读卡上,老师已将优秀的阅读卡片印在学案中供同学们参考。
《艾青诗选》阅读记录卡(学生范例)
2.学以致用赏诗歌。
师:下面我们将分3组欣赏诗歌,请同学们按照各组规定的篇目,选择恰当的诗歌阅读策略,将阅读感受记录在阅读卡上,自行完成后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
第一组《太阳》 第二组《礁石》 第三组《鱼化石》
3.分组交流互点评。
师:现在大家以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赏析记录,互相交流点评。多学习优秀阅读卡的记录方法,多向用心的同学取经,为我们即将要展开的整本诗集的阅读记录打好基础。
师:同学们通过对三首诗歌的品读走近艾青,感受他的赤子情怀。艾青是时代强有力的“吹号者”,他对祖国现实的忧思、悲悯和呼号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无论此刻你的内心是沉重忧伤,老师激情澎湃,我们都希望大家能借助阅读窥见一个新的世界,实现心灵的成长。
五、课外阅读,制定读书计划。
同学们,请大家课后根据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继续阅读《艾青诗选》,以组为单位,交流读诗感受,分享点评读诗卡片。另外,要求同学们从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理性美等方面去品读《艾青诗选》这本书,并做好批注。按照以下规划完成基本阅读任务,鼓励超前完成。大家阅读完毕,我们再来进一步地交流展示,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艾青诗选》阅读规划
六、课堂结语
师:诗人艾青曾说: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艾青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歌者。艾青的诗歌的魅力需要我们在读每一首诗中细细品味。希望今天这节课能为大家阅读艾青以及其他的诗歌打开一扇窗,愿同学们都能用诗歌点亮生活。
最后,让我们和着音乐,自由朗诵你刚才所品读的诗歌。
(播放朗读伴奏,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我们的读诗之旅刚刚起步,课后愿我们继续从艾青的诗歌中汲取土地的气息,光明的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