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旦”出行歙县记: 牌坊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19人
陈水河
忠孝节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总脱不了“名、利”两字。一个人成了名,会谋子孙之利;一个人有了利,会因舍财取义,留下名声,而牌坊就是这样的媒介,这样的载体。我不知数十年在歙县南山结庵隐居清修的许宣平,会怎样看待世间的“名”与“利”。许宣平是歙县人,唐朝年间有名的道士,诗写得好,诗作在当时京城一带十分流行。
1——官建牌坊


2——民建牌坊




陈水河整理于2018.11.6早上
附文——李白问津处
《太平广记》记载,唐天宝年间,李白在洛阳见到许宣平的一首诗,大为惊叹,称“真仙人诗也”。他在安徽泾县桃花潭告别汪伦后到新安歙县寻访。在渔梁附近,李白向正在撑小船的老翁打听许宣平的住处。老翁笑答:门前一杆竹,就是许翁家。下船后不久,李白悟到刚遇见的老翁就是许宣平,急回,人舟皆无、不知去向。后人于此建李白问津处,以纪念之。

李白在歙县涉水登山,几次都没有见到许宣平,就在庵壁题了一首诗: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便萧索,倚柱空踌蹰。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