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庄散文

难忘的奔跑

2019-06-28  本文已影响8人  宵红

        推开冬天的窗子,眼前总会浮现一个穿着红色毛衣、使劲奔跑的小伙。位置就在与宽阔的田野隔墙的大操场。他姓褚,安徽滁州人(这是后来才了解的),他是省招的支教大学生。

          喜欢瞭望后窗的我,那时总以为这小伙精神可嘉,不惧严寒,朝气蓬勃。可是后来听到的故事几乎让人垂泪。原来他是因为穿着单薄,为了预防严寒 ,所以总是跑步。又听说,一个冬天里,他没有炉火,没有空调,偶用个借来的电暖气。更为悲惨的是,他生活的营养总是咸菜、馒头和稀饭。一次,他的朋友来看他,他买了一份灶房里他认为好吃也很少吃的旋面。

        听着熟悉他的邻居在他走后讲的这些伤痛故事,一些人不仅要问,‘他的工资干啥用了?’我也曾这样问过。岂不知,那一年他每月卡上仅仅只有六百元(最高点的工资大约1500),领到工资,他立马先寄给上大学的弟弟二百,再寄给家里的老父老母二百,剩余就是他的全部。他不敢多花一分钱,哪怕是孤独中去看望他十多里路的老乡,他也是独步而行。有一次,同事和爱人看见他走在路上,招呼他上车,他使劲地摆手。同事以为他不认识她。其实,他是早已养成了走长路的习惯了。听说,他常在周末都是这样去老乡处排遣孤寂的。(他以前曾在那个地方上过一阵班)。

        本来情况不会这样糟糕的,按照国家规定,他们的工资国家给大部分,其余单位至少每月补助二百。但那个一贯会耍手段的人从没执行过命令。不仅如此,刚开学发的二百多的校服说好不要他们的钱,结果最后扣掉了,冬天国家规定的取暖保障也没保障给他们。

          就这样,在坚持、忍受和忍耐中他们一行度过一年的支教,终于离开。那个总是搓着手,红着脸不停跑步的他,最后回到故乡的城,寻求了另一份工作。与朋友和邻居的来信中得知,他依旧供养着弟弟,赡养着老人,但他已经幸福开心了许多。

          总以为, 每天奔跑的人,都为着健康,为着快乐,也许冬日里还曾为抵御严寒。可谁能曾想,还为着一份沉重的责任,不能割舍的爱,贫穷的乡愁和无奈。

        不希望,永远不再希望这样一种铭刻脑海、挥之不去的跑步身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