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能量

一位老人与400幅老照片

2020-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朱朱哥弟

文/朱朱哥弟

戈壁滩上的琴声

今天上午,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一路蹒跚来到我的办公室,从一个蓝布手提包中,拿出两个文件袋。

老人叫赵光明。

文件袋中珍藏着老人参加工作以来,业余时间拍摄的400张老照片。

我亲切地同老人家打着招呼,同事姗姗热情递上一杯热茶。

“编辑同志,我想把这些照片捐赠到厂史展览,为70年大庆尽些微薄之力。”

赵光明老人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的一位石油勘探队员,工读师范毕业,做过几年中学教师,后在独山子医院学习内科专业一年,成为一名野外勘探队随队医生。

老人一生喜欢摄影,随队拍摄了许多工人、干部工作生活的镜头,虽说不是很专业,现在看来,这些发旧的、模糊的照片依然弥足珍贵,因为,那个年代早已经被许多人所忘记。

上个世纪60、70年代,乃至80年代,石油勘探工人是怎样生活工作的呢?

赵先生讲,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所配给的物资十分缺乏,生活上有粮票、布票、糖票和肉票,勘探队工作中的车辆数量少,野外工作都舍不得使用。

不管在昆仑山下的崇山峻岭、在塔河两岸胡杨沙丘,还是在天山南北荒凉的戈壁滩,没有运输车辆,野外工作是很艰辛的。

问:“没有车辆怎么办?”

答:“雇上毛驴和骆驼照样干!”

问:“毛驴和骆驼走不动怎么办?”

答:“背上行装步行干!”

问:“没有蔬菜怎么办?”

答:“吃些野菜坚持干!”

一张张发旧的照片,里面的影像和人物看起来十分青涩,但真实感人。

我的那些前辈们在战线长、交通条件差和地层复杂等困难条件下,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迎风沙、战沙漠、斗酷暑,战胜了重重困难。

与赵光明老人的谈话中了解到,当时运输车辆不够,勘探队员就骑上毛驴和骆驼踏勘;没有毛驴和骆驼,就身背仪器行装步行工作;打井时,拉水的车辆不够,他们就用桶提水、脸盆端水打井;在深山沟壑里工作,吃不上蔬菜,他们就挖野菜吃。

勘探队员豪迈地说:“为了找到新油田,越苦越累心越甜;洒尽热血为国家,誓让大地喷油泉。”

我想,正是有老一辈勘探队员头顶烈日,面对风沙,翻越了崇山峻岭,走遍了戈壁沙漠,涉过了急流险滩,测绘出了一块又一块地形图,拿出了一张又一张地质剖面,发现了一组又一组地下地质构造,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大气田。

如今,那些曾经为国家西部油田发现做出过贡献的勘探队员老了,行动迟缓了,有的野外风寒落下了一身疾病,有的已经离开人世间。

离开编辑部时,赵光明老人说出了久埋内心的一个愿望,“编辑同志,我想以我个人的名义,在这些400幅老照片中挑选一些清晰的照片,在厂史展览办一次野外工作生活摄影展,这是我50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望着赵光明老人热盼的一双眼睛,这是一双不再清澈的眼睛,这是一双见证艰难石油勘探历程的眼睛,也是一双充满信任和希望的眼睛。

我沉思片刻,敲开了隔壁主编办公室的大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