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古镇,碧水涟涟——西方人惊叹:“东方威尼斯”
仲秋时节,山樵君应朋友之邀,来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县城,游览观赏这座全国十大名镇的夜景。
据说,这里的夜景十分迷人,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9月20日下午,山樵君随“贵州八日行”的十四人团,在参观游览世界最大的苗族聚集地——西江千户苗寨、品尝苗族特色长桌宴后,马不停蹄赶往镇远古镇。
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
由于地导罗小姐提前订好了旅馆,很快我们就安顿结束,直奔舞阳河边的就餐地点。
罗小姐边走边介绍:镇远古镇,自秦昭王30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均为高山,河道蜿蜒,河水碧绿,以“S”形穿城而过,有“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之说。
罗小姐站在桥头用导游旗帜指着河两岸的建筑继续介绍: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极似太极图。按当地老者的说法,此地为“风水宝地”。
听罗小姐说到“风水宝地”时,全体游览人员不以为然,有的还发出带有疑问的笑声。当然,这笑声是善意的、喜悦的!
然而,一到河边,人们立马被这美丽的景色惊呆了!
只见:房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古朴自然;河水碧绿,山峦、楼宇的倒影影影绰绰,小船轻轻划过,泛起阵阵涟漪,倒影随之一闪一闪;岸边垂柳婆娑,几位上年纪的人已在岸边舞动起来;河边餐馆的服务小姐也在门前岸边热情地招揽客人进餐……
这里,就是“天然去雕饰”的一幅山水画;就里,就是人们休闲养生的好去处;这里,就是仙人相聚游乐的“桃花源”……
看到这里,山樵君突然想起了行前做功课时,曾念过的晚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爱国名将林则徐的《镇远道中》诗:“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与落。”
此诗虽然是描述镇远山川的雄奇和地理的险要,但“行人在山影在溪”与当下舞阳河中的山峦建筑在河中的倒影,倒是十分地贴切与逼真。
“大家坐吧!”导游罗小姐的一声轻呼,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眼前。只见紧靠岸边摆放的方桌、板凳上坐了许多客人,从游客的行装看,落坐的大多是外地的游客。
人们一边品茶、一边吃饭,一边说笑、一边拍照,一边戏水、一边欣赏身边的美景,早把旅途的劳累丢在了一边,尽情享受这大自然和古人的恩赐!
据了解,镇远古镇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房屋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以及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
尤其是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巧妙布局,这种江南风格与山地布局的完美结合,使这里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由此,镇远古镇也被誉为“中国山地贴崖建筑博物馆”。
说到古人的恩赐,导游罗小姐反复向我们介绍镇远古民居的特色——“歪门邪道”。所谓“歪门邪道”,就是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的对着街道,即所谓的“斜”(邪)道。据老住户们讲,这“歪”与“邪”是遵从风水先生“以南为尊”的说法,据说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在晚饭后的游览中,我们印证了古巷中的“歪门邪道”。山樵君理解,其建筑特色的出现,可能还是以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或许是风水先生的“故弄玄虚”。
不过,不管是当在居民,还是游客都要感谢这位“故弄玄虚”的风水先生,若不是他的“装神弄鬼”,也就不会有这“独一无二”的天下奇景。
吃过晚餐,天也渐渐黑了下来。
霎时,沿河两岸华灯齐放,两岸建筑灯火齐明。街道、房屋、楼宇、亭榭、牌坊……金碧辉煌;山峰、河水、桥梁、码头、小船、树木……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如梦如幻。无怪乎西方游客看到这美景后发出了“东方威尼斯”的惊叹!
游玩结束时,已是晚上11点了,连接两岸的石桥上,游客依然熙熙攘攘……
山樵君久久站在桥头的古镇门牌坊前,思绪万千:古镇每一条古巷道、每一处古民居、每一寸青石板、每一块青砖瓦……无不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见证着千年古镇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