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2020-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何以至千里
文 / 何以至千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9724333/526eedf757af62b9.jpg)
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只要自己能放下烦恼,不惑于他人的看法,并且看到烦恼背后的所求,自然可得洒脱。
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就是一些名利心,功利心,还有以自我为中心。
放眼望去,谁不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员?我们并没有那么特殊。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该做事就做事,一切顺其自然。忧惧多思徒增烦恼,反过来率真地追求本我,通过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明确一切爱恨情仇背后的我们的真实所求,才有可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正是求而不得,才让人陷入痛苦。但是我们所求所想是否合理却并不一定。朔本正源,让内心平和宁静,所思所求皆能超越小我,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做出贡献,方能不囿于外物。
但是这个过程必然会经历曲折,痛苦和彷徨。与良师益友相伴而行是一个共同前进的好方法。先找到同道中人,再一起成为同路之人,用集体的力量帮助个人,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概括来讲,就是平静地面对内部以及外界的情绪力量,厘清背后的人的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自我或者他人。理解了这些,方能知晓众生皆苦。到了这个层次,你就有了正确应对这些事情的心灵资本。剩下的事情,无论是非曲直,就都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