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

小学生得学会赏析文本

2020-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涅阳三水

这个短文,娃们没有读懂。

短文是去年第三次月考的课外阅读题,写的是一对父女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坚持要把一个矿泉水瓶子丢在垃圾桶里,说是要给捡废品的老人一份劳动的尊严。

这样的做法,令父亲感到惭愧,因为父亲之前也对捡废品的老人进行帮助,却仅仅只是施舍,为此,他感到羞愧,也懂得了一个空瓶子的温暖。

短文设计了四个思考题,每一个都是这群小孩子无法完成的。

。。

父亲为什么会有些惭愧呢?

孩子们普遍写出来了女儿让老人有一种劳动的尊严,而自己却没有这一层惭愧,却没有写出自己曾经的行为对老师是一种施舍而引起的惭愧,还有对女儿的误解,也是一种惭愧。

赏析这个句子:女儿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一遇到赏析,娃们全懵了,全部空着不写。

其实,这是一个动作描写。

是女儿重新放好瓶子后,返回来的动作,是一种事情做好以后的轻松,愉快,满足自豪的心理体现。

。。

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句子里,“真正需要它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孩子们普遍答出来了指的是捡废品的老人,却没有指出指的就是那种有尊严,靠劳动为生的人。

理解短文的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孩子们普遍说,这只空瓶子对老人来说非常重要,却没有答出来,这只空瓶子带给老人有尊严的劳动,也是女儿成长后带给父亲的温暖。

。。

温暖,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汇,抽象的东西,小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

记得以前的试卷上,也有这样的短文,孩子们做出来的平均得分不足试题总分的三分之一。

这一次同样,平均得分也只有三分之一。

只有一个女孩子,完成了赏析的那道题,其他的只是回答出了问题的一半。

话说,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题型,需要有这样抽象的吗?

读着短文,很是不能理解,但是,既然教室里有娃们做出来了,就是具有可操作性。

。。

为什么抽象的内容,孩子们无法理解呢?

在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对于抽象的知识,应该是中年级往上过渡过来的,完全可以理解。

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和理论上的要求没有达成一致呢?

昨天晚上,批改完这次的试题,此刻又想到试卷上的另一道试题——

人应该有点奉献精神,请完成以下填空:如果你是一盏灯,请给人类带来温暖;如果你是(                  ),请(            );如果你是(        ),请(            );如果你是(        ),请(            )。

大多数的孩子们,基本上都可以把思路填写出来,虽然不怎么优美,但整体上是没有没错误的。

我想,这应该是这一个月来读书的结果吧!

。。

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小学生也应该读一些赏析类型的文章,可是,这一类文章又应该去哪里找来呢?

读后感?影评?书评?也许这是一种方法吧!

老师的引领和讲解,再怎么说也无法代替自己阅读带来的影响和熏染吧!

我一直以为,唯有孩子们自己开口的阅读,才可以被他们自己吸收进自己的语言领域里,才可能被他们自己所用。

这次的赏析一个句子的题型,也是以前所没有看到过的,这以后是个考试的方向,娃们得学会如何进行赏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