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我在等风也等你-海外敦煌等你专题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

克的核心教诲(7)—— 时间,束缚生命的魔咒

2021-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观自在世界

如下这段话摘自印度著名哲学家和觉者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篇文章,专门讲述心理时间的,本文围绕这段话做一下解析。

思想是时间。思想产生于经验和知识,而经验和知识是与时间和过去分不开的。时间是人类的心理敌人。我们的行动是基于知识,从而是基于时间的,所以人总是过去的奴隶。思想永远是局限的,所以我们生活在无休止的冲突与挣扎中。心理的进化是不存在的

01 物理世界的时间真实吗?

本段第一句话说:“思想是时间。” 思想和时间原本就是两个极其抽象的词汇,单纯理解哪个词都会让人绞尽脑汁,而把两者扯到一起,居然还说是同一个东西,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关于两个词语的内涵,历史上有众多物理学家、哲学家、宗教人士都曾倾其一生去研究,但仍然没有形成共识。

这段话中把两者扯到一起,究竟想表达什么含义呢?我们首先澄清一下这句话中“思想”和“时间”的内涵,它们都专指心理层面,两者分别指进入心理层面的思想和心理时间,这句话的完整表述应该是“进入心理领域的思想就是心理时间。”

那么什么是进入心理层面的思想呢?这个概念在之前已经讲述多次,就是心理记忆、意识内容、意象、自我......这里不再赘述。而心理时间则相对于物理世界的时间而言,也就是常见的钟表时间。在讨论心理时间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下物理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现实生活中,从山脚爬到山顶,需要时间;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熟悉一门语言、掌握一项技能,也需要时间;思考一个问题,从概念模糊到逻辑清晰,同样需要时间。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已变成生活中完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往往伴随着状态的变化,位置的改变,技能的提升,由此可见,时间总是和改变、运动相关,而它无法单独存在

说文解字中,“時”字左边是“日”表意,说明古人用太阳的升落运动来计时,右边是“寺”表音。而对这个字解释为:“時:是也。" 这里的“是”为通假字,同“事”,即事情。古人认为,时间都和事情相关,通常用太阳运动为参照来表示一件事情状态变化所需的时长。可见,古人已经知晓时间只是用以描述物体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计量单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了原子钟,能够将时间精确地划分为小时、分、秒、毫秒......(国际上把铯原子高达90多亿次的振动定义为1秒,而且其精度能达到一百万年,误差不足一秒),但无论技术上怎么进步,时间的作用和属性并没有改变。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只是一种错觉,不能把它与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而物质又和能量息息相关,现代物理可以把物质解释成为一种特殊的能量存在形式,谈到能量,自然又离不开运动,在物理世界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因此,空间、物质、能量、运动都和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 头脑对物理时间的感知

物理时间是用来衡量物质状态变化或者运动的一个测量工具,那么,头脑对时间的感知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从人体内在生理结构上看,人类通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知细胞获取信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给脑细胞,然后进行识别,这种感知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物理运动,因此同样需要时间,据目前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体感知细胞平均传递速度约为400km/h左右,和高铁速度差不多。

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如果一个念头平均调用近千个神经元,头脑每天最多可以产生上百万个念头,这和梵典记载的情况类似,《僧只律》上提到:“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折算下来产生一个念头的时间大概只有0.018秒。当我们惊讶于头脑的高速运转时,再去看看真实的物理世界在一念之间可以发生什么?

把目光回溯到约137亿年前,也就是宇宙尚未出现的时刻,那时它的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我们称其为奇点。在这一刻,发生了宇宙大爆炸,时空从此出现。

在爆炸后大约0.0000......00001(一共有43个零)秒(物理界称为普朗克时间),此刻出现了引力,之后在不到0.01秒之内,也就是半个念头的时间,就相继分离出夸克、玻色子、电子、中微子、质子和中子......这时,构成宇宙的全部粒子几乎都已经出现。

与宇宙大爆炸之后0.01秒之内发生的巨变,几乎就是创造整个世界的时间,而人类头脑在这个期间只能产生一个念头,可见其识别能力与真实世界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如果说宇宙大爆炸的例子比较极端,那可曾想过,现如今整个宇宙仍由大爆炸那一刻产生的所有粒子构成,它们每时每刻都在相互作用和变化,其实,就连构成头脑的细胞也是整个宇宙变化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如此看来,头脑只是整个宇宙变化中极微小的一部分,但它却试图通过一己之力去理解并掌控整个运动,这显然是天方夜谭,但它并不接受和承认这个事实!于是,“聪明”的大脑发明了一个极其狡猾的技能----抽象。比如,古人从日月星辰的移动中总结出年、月、日,现代人使用钟表来衡量和计算时间,这些都是人脑的总结和抽象。

可千万不要小看头脑这种抽象能力,正是它把周围丰富多彩的三维世界瞬间压缩成它可以理解的概念、意象、符号、观点......在对这些事实记忆过程中,不仅删减、扭曲大量真实的信息,还根据个人的好恶掺杂了很多评价,而这些评价正是过去的延续, 它们和真实物理世界并没有关系,就是思想进入了心理领域,形成了心理记忆。

这些心理记忆会进一步让头脑对物理时间的感知发生扭曲。例如,很久之前发生的事情感觉历历在目,而一个月之前的事情却恍如隔世;在艰苦岁月中,就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受,在快乐日子里,便会有白驹过隙、似水流年的感慨,这种错觉的产生主要源于内心的倾向和好恶评价。

时间只是头脑对真实世界变化的识别,而这个识别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粗糙的抽象概括。识别就是离开现在,就是利用过去已知的内容评价现在,就是过去在此时此刻的延续,识别和评价一旦产生,心理上就会紧接着产生“要成为什么”的期待,也就构成了心理时间。

可见,心理世界对时间的感知常常和真实世界中的物理时间大相径庭,但却让人无法察觉。相比于对时间长度感知的误差,我们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认为在物理世界中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时间,那么在心理上达成一个目标同样需要时间在心理世界,同样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推理和平移貌似顺理成章,实则是偷换概念,与事实大相径庭。

03 在心理世界,只有过去

回到文章之前的那句话,如何理解“进入心理领域的思想就是心理时间”呢?

我在文章《心理世界的时间存在吗?》中详细介绍了心理时间的涵盖内容,简单说,心理世界的思想无非就是“应该如何”和“我要如何”。

从字面上看,“应该如何”产生于过去的知识、经验、教训,“我要如何”是未来将要实现的,再加上对当下此时此刻的识别和认知,这样就构成了过去、未来和现在三个状态,形成一个时间轴,我们暂且把它定义成“心理时间”,也就是“思想是时间”这句话的由来。

但是,当我们仔细推敲这三类内容时会发现,“我要如何”只不过是过去意象在头脑中形成的投射,而所谓对此时此刻的认识或识别也是过去对现在发生作用,因此,心理层面的三种意象本质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过去,只是被贴上了三种不同的标签而已。

我们通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可以从“现在”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能达成“未来”的某个目标。但是,无论是现状还是未来,只不过是头脑内部的两个意象,或者说两张图片而已,它们都被虚幻过去的污染,让头脑误以为未来可期,能找到一条路或某个方法达成。

事实上,所有的意象就是一堆虚幻、破碎、陈旧、僵死的过去,没有丝毫真实性可言。在头脑中,它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距离,更不需要寻找路径去实现;而在现实世界中,它们又和真实格格不入,或许永远都无法实现。

如果理解了思想是时间,接下来这句话就非常容易理解,“思想产生于经验和知识,而经验和知识是与时间和过去分不开的。” 可见,思想的本质就是过去,而心理时间也只有过去,未来和现在只不过是头脑的错觉而已

04 时间真的具有疗愈的作用吗?

接下来这句话,“时间是人类的心理敌人” 。似乎有些颠覆我们的常识,我们都常说:“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可以治愈一切。” 那么,时间对于人类,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呢?不妨先看一眼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勤快能干、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她又被婆婆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在几年后又因伤寒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高采烈去端供品时,鲁四婶又给予她重创,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做了乞丐。

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遭遇到人生各种坎坷和不幸,包括两次嫁人,两次丧夫,还有未成年的孩子被狼叼走,直至冻死在祝福之夜。当时的社会制度、财富划分和阶级层级无疑是造成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直接原因,但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对底层人的命运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先从个体的视角去看一下心理时间对祥林嫂都做了什么。祥林嫂每次遭遇不幸后,都依据自己的认知以及坊前的传闻事件进行了评判,包括所谓的“好女不嫁二夫”“死后灵魂会被两个丈夫锯开”“一家人死后能聚在一起见面”等说法,或者是观念,或者是不着边际的鬼话、迷信,而正是这些评判,让祥林嫂从一个不幸走向另一个不幸

祥林嫂的孩子阿毛被狼叼走后,她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于是逢人就讲自己的悲惨经历。这非但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反而遭到大家的嫌弃,被认为是一个不祥之人,最终被鲁四婶赶了出来。对于祥林嫂来讲,不断地陈述过去就是在强化那些负面的、被头脑歪曲了的记忆,最终形成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以及对生活的绝望,深深地把自己困在痛苦的牢笼之中

在祥林嫂身上,虽是时命,岂非人事?显然,时间并未成为祥林嫂的解药,不仅没有治愈她内心的创伤,反而不断地将其推向一个又一个不幸的境地,由此可见,时间像慢性毒药,一点点地将其生命耗尽。

个体的命运无法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制度、封建礼教、传统思想等等无疑也都成为最终杀害祥林嫂的无形杀手,如让祥林嫂深信不疑的“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等观念,都成为左右其命运的关键因素。

想当初,祥林嫂虽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身体结实,手脚硕大,既勤快又很会办事儿,曾得到鲁四婶的赏识。但如此勤劳、朴实、坚强、善良的人,却被如此之多的陈腐思想深深禁锢,包括听信柳妈的迷信话语,为了死后不下地狱,花费自己辛苦一年攒下的积蓄,去庙里捐了门槛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直到最后被逐出鲁家,沦落街头,成为乞丐,冻死在祝福之夜。

祥林嫂的不幸,有其自身对遭遇的不当解读和评判,也有她对环境的逃避抱怨,更有整个社会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但是,所有这些思想、观念、信念,甚至包括那些流言蜚语,不都是思想的变形吗?本质上不都是心理时间吗?在这些思想或者观念横行的社会中,受到迫害的何止千千万万个祥林嫂呢?

虽然这只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在那个历史阶段,现实中比祥林嫂命运更加悲惨的人可能比比皆是,我们从她的命运中应该真切地看到和体验到思想对人造成的种种迫害。如果不能看清心理时间虚伪的本质以及它对生命的破坏作用,无论是在万恶的封建旧社会,还是在思想自由、开明的现代文明社会,人们都无法躲避无处不在的思想的束缚和伤害

05 时间对生命做了什么

如果说时间具有治愈作用,大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在内心的记忆逐步淡化甚至淡忘,新的记忆冲淡了之前的;另一种情况,随着阅历增长,之前认为很重要、很执着的事情变得不再那么举足轻重了,回忆起来也可谈笑风生,坦然面对。

无论哪种情况,其实都是时间对过去记忆的一种覆盖或者重塑,不过,先不要急于感谢时间的作用,其实,从一开始产生那些令人痛苦不堪的心理记忆,罪魁祸首恰恰就是心理时间。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之前提到,头脑是无力捕捉到每时每刻的真实发生,于是它便开始识别、评判,而这些内容的形成都是过去的记忆在发生作用,那些记忆是局限和破碎的,它们的介入直接让鲜活的事实瞬间变得和它们一样不堪,并为日后的冲突和痛苦埋下种子。

当心理记忆涌现或者评判出现时,它们就在我们和真相之间造成隔离,阻碍我们看见真相,同时,让我们以为时间、未来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于是形成对事实的逃避,阻碍行动的发生,而只有行动才是完整的、圆满的、毫无分裂的,它们不会留下悔恨的印记。

事实上,无论发生怎样的重大事件,如果我们在最初就能彻底看清这个事件完整的真相,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停止所有的评判,只是充分绽放自己的感受,充分体验全部过程,就不会在内心留下任何阴影。如此,无论内心受到怎样的冲击,很快就会过去。所以,从心理时间中解脱,面对真相,不逃避、不拖延才是真正的智慧,才不会受到心理时间的伤害。

心理时间,通过遮蔽事实让我们逃避事实、拖延行动,并由此衍生出期待和希望,完全无视生命固有的自由之美,让内心与事实不断地发生冲突,因此说它是人类心理上的敌人一点不为过,它的确是造成心理冲突和痛苦的罪魁祸首。我在文章《重新认识伟大的思想》中也列举了很多思想迫害生命的现象。心理时间先是让我们吞下慢性毒药,然后又以一副拯救者的身份出现在面前

看到心理时间的本质和破坏作用,就不难理解后面这句话。“我们的行动是基于知识,从而是基于时间的,所以人总是过去的奴隶。思想永远是局限的,所以我们生活在无休止的冲突与挣扎中。” 这句话中提到的思想就是心理记忆,就是心理时间,无论是表现为经验和知识,还是伪装成希望和目标,它们和鲜活的事实相比,都是极其狭隘和局限的,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在心理世界,时间除了蒙蔽事实和迫害身体之外,还让我们坚信,改变现状需要时间,内心的转变和成长必须通过某种方法或训练来达成。于是,我们把解决心理问题寄托于时间,寄托于明天,寄托于由无数个明天组成的未来,而这种寄托的本质依旧是对现状的逃避。逃避带来的好处便是暂时释放了压力,但却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欺骗之中。

那么,心理世界的转变需要时间吗?这就引出了下面这个关键问题:“心理的进化存在吗?

06 心理上的进化意味着什么?

进化,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事物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进化意味着连续性,基于之前的状态而有所改善,变得更好。

提到进化,不禁会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来有些学者认为翻译成“进化”并不恰当,应该译为“演化论”,因为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写到:“自然选择的最后结果,包括了生物体的进步及退步两种现象”。一字之差,含义大相径庭。

心理上的进化意味着时间成为实现内心转变的工具,通过时间累积可以完成内心的进化、成长、扩张,最终超越自身现状。我们似乎从未质疑这个过程的合理性,认为存在着这种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延续性,同时也觉得需要通过时间去实现心理上的改变。

我们把物理时间的延续作用原样照搬到心理世界,想当然地认为心理上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换同样需要时间。但是,本段的最后一句话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文中提到,“心理的进化是不存在的。” 这句话不仅否定了心理转变需要时间,还否定了心理上并不存在“更好”的状态。

换句话说,心理世界的转变根本不需要通过时间来实现,而是一种突变。这一点和物理世界的时间有点像,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时间具有量子属性,是间断的,而时间的连续性是一种错觉。当一个人从被束缚状态达到觉悟时,根本不需要什么方法、经验、步骤,也不需要花费时间,这和文章中之前提到的“真理是无路之国”以及“自由不是在人的进化的结尾,而是在他存在的第一步”异曲同工

再看看心理世界的状态,极端情况下,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被心理记忆束缚,一种是彻底自由,也就是常说的“愚痴”和“觉悟”、“此岸”和“彼岸”。心理世界本质上就是一大堆心理记忆,只是与事实毫无干系的一大堆意象而已,这些意象之间,无论差别多大都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存在所谓“不好”或者“更好”,因为只是一些虚妄的符号,没有本质差别。

头脑被一大堆虚幻的意象包裹着,就像陷入沼泽中挣扎的人一样,无论他抓住的是一个稻草,还是抓住粗壮的树枝,对于解救生命这件事儿来说没有任何区别。而只有当所有的意象全部消失时,也就是内心不再被它们占据,彻底被清空,生命的自由才有可能出现。

很多人把生命理解为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起点,有终点,每个人都在这极其有限的区间里沿着一个既定的方向,由生到死,任何人都无法逃离时间的魔咒。即使用这样的视角看待生命,可曾想过,在这条线段中有无数个瞬间,而且每个瞬间都是世界万物以及数以亿计的因素共同凝聚而成,充满了美、智慧和和谐,只要没有思想的束缚,每个瞬间都浩瀚无际,风光无限,都是一种永恒。

附:讨论内容文字资料:

“克里希那穆提教导的核心,包含在他1929年表述的命题中:真理是无路之国。人不可能通过任何组织、任何信仰、任何教义,牧师或仪式、任何哲学知识或者心理技巧,来达到它。他需要通过关系的镜子,通过理解他自己心灵的内容,通过观察而不是理智的分析或者内省式的剖析,来找到它。

人为自己建立了各种形象,以充当安全的围墙——宗教的,政治的,个人的。它们以符号、思想、信仰的形式出现。这些形象的包袱,支配着人的思想,他的关系,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这些形象是我们问题的源泉,因为它们把人与人分割开来。他对生活的感知被他头脑中已经确立的概念所左右。他意识的内容就是他全部的存在。这个内容是整个人类共有的。个性只是名与形,以及他从传统与环境中所获得的表面的文化。人的独特性不在于表面,而在于从意识的内容中完全解放出来,而这些内容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所以他不是一个个人。

自由不是反应,自由不是选择。人自欺地认为,因为他有选择,所以他是自由的。自由是纯粹的观察,没有方向,没有对回报与惩罚的恐惧。自由是没有动机的,自由不是在人的进化的结尾,而是在他存在的第一步。在观察中你开始发现自由的缺乏。自由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无选择觉知中找到的。

思想是时间。思想产生于经验和知识,而经验和知识是与时间和过去分不开的。时间是人类的心理敌人。我们的行动是基于知识,从而是基于时间的,所以人总是过去的奴隶。思想永远是局限的,所以我们生活在无休止的冲突与挣扎中。心理的进化是不存在的。

当人开始觉知到自己思想的运动时,他会看到思想者与思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经验者与经验之间的分裂。他会发现这个分裂是一个幻觉。只有此时,才有纯粹的观察,它是没有任何过去及时间阴影的洞见。这个超越时间的洞见,带来一种深刻的、根本的心灵突变。

完全的否定是肯定的精髓。在否定了所有那些思想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东西时,只有在此时,才有爱,也就是慈悲与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