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郭帅华文言讲座第三讲:文言学习方法(2/1)
2024-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河滨散人
(2)讀解之義
下面談一下讀。
①讀解之「讀」
「讀」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明白,此地的「讀」絕不是看。我們平常講讀書,很多人拿著一本書在看叫讀書。而「讀」首要的意思就是指出聲讀,吟詠、吟誦。
我們知道,無論是先秦、魏晉乃至唐宋,對於古文都強調一個「氣」。我們如何理解、體會「氣」呢?就是通過讀來去感悟,通過出聲的吟誦、讀誦,來體會音節的高低緩急而感悟其氣脈、氣韻。而這種狀態,語言是無法具體地表述,需要自己實踐感悟。因此,體會古文之妙、理解古文之意以及掌握古文寫法,誦讀都是至關重要的!
「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講:「詩、古文各要從聲音證入,不知聲音,總爲門外漢耳。」「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至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急讀以求其體勢,緩讀以求其神味。得彼之長,悟己之短,自有進也。」
曾國藩先生也講:「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以上皆是關於讀誦之用的精要之言!因此,誦讀古文是理解、鑒賞、體悟古文的不二門徑。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讀誦古文,每天盡量要抽出來一定的時間來讀誦。
韓愈的文章、蘇軾的文章,自己特別喜歡、會心的,隨時隨地都可以吟誦。讀誦,有高聲讀,有低聲讀,有急讀,有緩讀……有各種變化。不能說讀誦,我就是一種聲音,就是一種腔調,這樣就太單一了。同一篇文章,可以高聲讀,可以低聲讀;可以去玩味,用各種語速、聲調去體會。在讀的過程當中,就能夠體悟、學習到無法言會的經驗。
由誦讀古文培養語感,進入這種古文的語感,我們再提筆書寫,就能夠幫助我們寫好古文。一些前賢寫古文之前,往往是先讀誦古文名篇,待進入狀態,然後再寫。這個方法大家可以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