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照见你内心对自己的秘密评判,却又不得不看

2020-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峡谷有声

1. 一触即发

有段时间我做身心灵课程,期间牵涉到准备课件,安排场地,与不同客户沟通协调,感觉心力交瘁。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当时的心情,真是恰如其分,生怕哪里不够完美,出了差错。

某晚,忙完一天,和合伙人做总结。她对课程的某项内容不是很赞同,疑惑地问:“你为什么加了这条?两天的公益课,没必要做那么精深吧?”

听到这句话,我的情绪瞬间被触发了,心酸难过得要命。

感觉自己的付出不被理解,努力没被看见,我满腹委屈,不由分说地开始辩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听完我的辩护,她说:“可这条涉及到高阶的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来讲透,而且考虑到学员的接收能力......”

“弦断有谁听”的孤寂感充斥着我,让我继续解释,不知不觉,语速越来越快,音调也越来越高,完全没有空间去体会对方的意图。

内心通透无比的她,见状不再坚持,而是笑着拍拍我,“现在我知道了,我理解你的用心!辛苦啦。”

我这才慢慢放松下来,停止为自己辩护。

冲突,不过是一个情绪触发器;隐藏着的,却是被看见和被认可的需要。

2. 内在黑洞

静下心来,我回头来看这件事。

我看到自己在谈话的那个时刻,情绪本来就很满,来自对方的一句“没必要”,就是让情绪溢出来的最后一滴水。

至于触发我情绪的人是谁,事件是什么,根本不是重点。

即使当时没有这场谈话,我原本已有的身心俱疲、渴望被认可的感受,随时都会被任何其他人事物所触发。

仔细地觉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后,我还观察到更完整的故事情节。

合伙人当时说:“没必要做那么精深吧,需要耗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来讲透。”

此刻,我感受到她满满的爱和关心,她担心我们超范围承接任务,导致能量透支。

而之前,当我委屈满腹时,我将那场对话自主诠释为“她不理解我,看不到我的努力和才华”这个版本的故事,让自己信以为真。

我明白了,每一个故事,都至少有3个版本:我的版本,你的版本,和事实本身。

现实生活中,发生什么,真的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你怎么演绎眼前的场景。你怎么看待,如何诠释,就等于你决定了哪个版本的世界。

在你构建的版本中,如果你给自己反复强化,让自己相信这个世界,最终,会在现实中,让这个幻想慢慢成真。

3. 自镜对镜

我们一直认为,难过和痛苦是由别人叠加的;其实,是我们内在感受的叠加。

也就是说,很多情绪并非他人给予,而是我们内在的自我评判不停地放大。

那晚,合伙人不认可我的做法时,如果我内心没有一丝一毫对自己的怀疑和不确定,我的情绪是不会被她触发的。

比如,假若有人说,“你居然想要当联合国秘书长,太不自量力了吧”!我根本不会生气。

因为我从来没想要当联合国秘书长,他说的话侵犯不到我。

如果我真的想当联合国秘书长,内在还有一份“觉得自己不自量力”的评判,我才会被触怒。

合伙人说的话触发了我的情绪,让我看到一个真相:我对自己的做法有隐秘的评判,内在有个小声音说“也许我这样做不太好”。

这个声音被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我平时根本不曾察觉。

从他人嘴里听到这个声音时,我情不自禁为自己辩护,我就明白了:内心深处,我认为对方说得有道理,而我很难直面深藏的自我评判。

当我觉察到这份自我评判之后,不舒服的感受几乎就自行消散了。因为,之前它只不过是在召唤我的看见罢了。

即使现在合伙人不认同我的做法,我的心也是安宁的。

更重要的是,我的内心为进一步接纳对方腾出了空间,我现在能理解她的出发点,可以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问题了。

所有这些发生,都只是一面镜子,不是自镜,就是对镜。

镜子照到的,只是我,不是他人。很多事情,不是在于对方,而是我的问题。

意识到一切情绪问题都源于我,也不用修理和指责自己,只需要觉知和照见就好了。当我看到的那一刹那,我的内心就已经被光明充满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