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文学小屋我手写我心

那些曾经绽放在时光里的美好

2020-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月亮乡村的徽章

午后的静美时光,泡一杯清茶,打开电脑,一段久违的旋律霎时唤醒了那些绽放在时光里的美好。《在水一方》那舒缓悠远的音乐,曾经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度过一段难忘的岁月。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依稀仿佛,

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不由自主的打开电脑,把如烟的往事,从岁月的烟尘中一点一点、慢慢梳理。陈年旧事像一部泛黄的影片,在一个迷幻的背景中一点点展开。

藏在课桌下的《窗外》

《窗外》

我们上初中学那会儿,课外书很少,订阅比较多就是《少年文艺》,书一到,大家就疯狂传看,吃饭看、睡觉看。爱不释手。

可是渐渐的《少年文艺》就被琼瑶的小说取代了,那时全班只要有一本琼瑶的小说,一定是大家排队预约。

记得有一次,我从同学那儿借了一本书皮已经破烂不堪的琼瑶小说《窗外》,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我还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一般上课是不会走神的。可是看了几页之后,我就一下子收不住了,上课也仿佛丢了魂一般,偷偷摸摸都要翻开去看。

那时我们还上晚自习,但是几乎没有老师管,于是一个晚自习,就一口气把书看完。虽然书中的故事现在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但是这个书名却一直定格在记忆深处。

那是我接触得最早的爱情小说,那淡雅的语言,那一群各有特色的学生,那风度翩翩的老师,还有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曾经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心中的一道风景。

追星的日子

后来寒暑假就成了追星的假期了,从初中到高中读得最多的就是琼瑶的小说,像《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月朦胧,鸟朦胧》等都成了那时我们这一代人追读的作品。

放暑假的时候,天气热得难受,我就一人拿着一本书,坐在大门前的树荫下,乐此不疲的阅读。尽管人来人往,尽管蝇飞蚊咬,尽管太阳一出来,外面像桑拿房一般蒸人,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有时蝉的鸣叫声像歌咏比赛一般嘹亮,汗水也在不经意间从身体的各个角落汇聚,但我丝毫无心顾及。我只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有时喜形于色,有时怒发冲冠,有时哀怨叹息,有时泪眼婆娑。为书中的人物时哭时笑,时怒时骂,时而怕案叫好。

我这一惊一乍的举动常常引得路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同村的小伙伴知道我爱看书,常常拿着各色的书跟我交换。他们或许也很好奇,什么书让我如此痴迷。

同为追星,那是的追星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真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读书追星,为我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我开始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甚至连我的梦想也是做一名像康南那样的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国文教师。

静等喇叭响起

后来大队里有了高音喇叭,里面除了开会通知之外,就是播放音乐。大概是管理喇叭的广播员也许是一个追星族,喇叭里整天放的都是流行歌曲,当《在水一方》电视剧开播的时候,高音喇叭里几乎天天都在放这首主题歌,有时几乎就是几首歌的循环放。

那时已经看过书的我,熟知期中情节,家里还没有条件买电视,也就追不了剧,只能天天静盼高音喇叭的开启。这首歌包括以后的许多流星歌曲都是在高音喇叭中学会的。

每天下午四点左右,是高音喇叭开始工作的时间,那时只要有空,我就一定会拿起纸笔坐在树荫下,一遍又一遍等着听这首歌,把歌词一句句记下来、背熟,然后没人的时候就跟着高音喇叭大声练唱。我也因此学会了好些流行歌曲。

那本歌词本我一直珍藏了好多年,直到手机电脑普及了才用不上。但是我一直没有舍得扔掉,后来几次搬家,已经不知沦落到何方了。

那样时光一去不复返了,碾碎时光的记忆却深深叠印进尘封的岁月,偶尔撩开封印的一角,熟悉的影像便会如老式放映机一般,慢慢悠悠地流淌。

电脑中《在水一方》的歌曲还在循环播放,杯中茶水上雾气如同岁月的烟尘一般,已悄然消逝,不留痕迹,不知去向。在静默的时光中,我无端地忆起了那首歌,那段往事,在物质极端贫乏的日子里,曾经绽放在时光里的美好。

午后阳光正暖,周围的一切在仿佛静止了一般。我静静的看着窗外,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发现,原来完美好已渐渐老去。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我

再也回不到过去。翻过那些已然苍凉的扉页,回过头来,感觉曾经的美好只是一个多彩的泡影。虽然我并不想放手,可是时间却无情的松开了我的手,过去的已经过去,再也回不来了。还是淡看世俗的喧嚣,独守一份静好,安逸一份平静,珍惜值得珍惜的,把缺憾熬成值得珍藏的美好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