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礼堂传播方式是否?

2019-02-25  本文已影响282人  陈水河

村级文化礼堂常被定位为村民的“精神家园”,在内容上,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传诵,这无可非议。但在传播形式上,是否需要更现代一些,更有创意一些。

1——重“耕”

因为农耕,传统走向了舞台。

因为农耕,需要垦荒需要开拓,因而需要集体。每个村单单一些主姓的陈列,让人觉得宗族主义是否会抬头,会不会让小姓人在村里觉得感情疏离,因而加快逃离。

姓氏由来

因为农耕,村史就是农业史。

村史沿革

因为农耕,农具成了不该遗忘的对象。

农具

2——轻“读”

读,应该是耳闻与目睹。而今大礼堂,有了热读,如有了电视机,有了做戏的小舞台,但少了安静的读书室。而且,每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成了旧书的天堂。既然如此,书籍上定然会积满灰尘。旧书,在这里不是那个线装书,当然也不是我喜欢的弘扬传统文化的“老书”。书架上,也很少有现代农耕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图书。

3——创新

继承传统,重在创新。

今天是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过去,而应投放到现代,甚至未来。我们还要有市场意识,把本村的农产品和传统小吃推广出去。

腌菜与麻擂

文化礼堂图文陈列,是硬件也是软件,但传播的方式与手段时否要创新?

配置了电视,还需配置电脑吧?

配置了村史图文,是否再弄个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小片?或者安排人上个博客、微博,或者做个美篇什么的?起码可以先弄个二维码吧?

列举昔日太公业绩,是否把今日的创业人物也宣传宣传?这样,双箭齐发,知名度会不会更高些?

陈水河整理于2019.2.26早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