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阅读的书籍中,最值得推荐这7本
2017年是我到目前为止,在读书上收获最多的一年,遇到了很多好书,今天就挑出几本真正运用书中知识,给我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改变的书籍,希望这些书也能给你带来帮助。
1《发现的乐趣》
推荐理由:趣味性强,不厚,书中很多观点都给人当头棒喝
看到理查德·费曼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陌生,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应该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因为有名的费曼技巧就是来源于理查德·费曼。而《发现的乐趣》就是关于理查德·费曼的13篇演讲和访谈集。
在看这本书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物理学家,然而看了《发现的乐趣》以后,费曼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成了“科学界的宋仲基——聪明,幽默”。因为在这以前,我总以为科学家是爱因斯坦那样的古怪老顽童形象,或者是谢尔顿那样的不善交际的人。
可费曼不一样,他会在心中腹诽别人,会在行动上捉弄别人,会在语言上与人玩笑,同时他还是一个智商超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这13篇演讲和访谈集,既表现了他科学理性的一面,也展现了温暖幽默的一面。其中关于生活,学习以及科学的思想都对人很有启发。
比如费曼讲到童年时和小伙伴在森林里玩,小伙伴很骄傲的说出了很多鸟的名字,然而费曼的父亲从来都不会只灌输事物的名称,而是让费曼观察事物的特征,让他去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后来费曼技巧的来源。所以成年后的他在访谈中会这么说:
“知道一个概念和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完全是两回事”
“人们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新的想法。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概念是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这个想法是由那个概念解释的,而那个概念又是由另一个概念来解释的。而这最基础的概念可能来自记数这样的事情。而这个概念完全是因人而异。”
这个观点让我发现原来在过去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我就像费曼的童年小伙伴一样,只是知道事物的概念而并没有真正理解事物。这个观点直接改变了我读书的态度:
以前看书会把自己看到的概念和道理当做收获,而现在则是把输出来衡量自己的收获。
所以,如果你想读一本既有趣又有用的书,这本书会是不二选择。
[英] 尼基·斯坦顿2《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
推荐理由:权威,全面,简单,实用,我用这本书提高了阅读水平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不是拿来消遣的书,不过也不需要感到畏惧,因为书里并没有复杂难懂的概念,完全是手把手地告诉你如何去做,也就是说只要你想,那么拿起这本书就可以实践了。
这本书总共18章:
1到4章主要是讲述关于沟通本身的理论,阐述沟通的本质;
后面的5到18章则是讲述如何提高生活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沟通能力。包括打电话,面试,演讲,阅读,撰写商务报告,求职等等
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书中关于“阅读”的内容,书中只有两个章节:第12章,第13章是讲阅读的,但是没有一句废话。
第12章讲的是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讲的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两章的读书笔记如下图所示:
这两个章节的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不是什么神奇的阅读方法,而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提供一种无论看什么书都需要有的阅读习惯,至于其他的阅读方法则可以按需取用,叠加在这个阅读习惯上就好。
3《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推荐理由: 解决问题是一条布满陷阱的路,而这本书就是在这条路上给你无数的提醒,从而少踩一些坑。
《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是由两位作者合作所著:唐纳德·高斯,杰拉尔德·温格伯。这本书算是思维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内容是是通过一些解决问题的故事,来引导人们思考该如何解决问题。
就像书名《你的灯亮着吗?》其实就来自于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在一个有着优美风景的隧道路段,许多车主都会下来欣赏风景,于是工程师们想让车主在进隧道时记得开灯同时又能够在下车时记得关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了很多的提示语,而最简短最有效的就是这句话:你的灯亮着吗?
这本书就是以类似这样的故事加上富有启迪的思考方式所组成,这是这本书的优点也是这本书的缺点所在,因为太过有道理会让人沾沾自喜,感觉读了以后自己就会很厉害。
所以我的建议是把这本书当做工具书,通读一遍,并且去掉案例,把思想精华记录下来,遇到问题就拿出来翻翻,照着书中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4《金字塔原理》
推荐理由:有些书看太早了没有用,直到我开始写作,这本书就真的发挥作用了
《金字塔原理》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这本书是一本算是一本很有名气的书了,它的主要内容是让读者的思维和表达变得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所以在大学时冲着名气和内容我买了这本书,不过当时什么都没有学到,硬着头皮看完这本书,只留下来一个印象:太枯燥,太乏味,感觉讲的很有道理,然而不知道该怎么用。
直到我开始写作以后,在某一天写不出文章的时刻,翻开了这本书,结果有了意外收获。
我发现这本书对自媒体写作极其有帮助,并且在那一次我还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分享了出来,写出了第一篇在简书上阅读过万的文章:90%的爆文都在用这个写作模式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改变了对这本书的看法,不再把它当做一本枯燥的理论书,而是直接在书中寻找有助于写作的方法。
目前找到了三种帮助写作的理论:
第一种如何写开头:(1到4章,对应12页到76页)这个方法也就是我分享的那篇文章,不过我分享的不全,只是一个方面。
第二种如何承上启下:(第十章,对应232页)
第三种如何写结尾:(第七章,对应129-152)
以后我也会把第二种和第三种理论写成文章分享出来,但我还是建议不知道写开头,承上启下,以及结尾的,可以去看看我划出来的那些章节,也许会对你有用。
5《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推荐理由:脱离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去重新学会学习。当然如果在大学时你就读过这本书,那就更好了。
《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由日本作家斋藤孝所著,虽然简介里说斋藤孝是教育和问题领域的专家。
然而比起这些头衔,从书里来看,斋藤孝并不是什么天才,在学习上,他有着与普通大众同样的失败过程。但是他的最后结果是成功的。
所以他只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和反省自身的普通人,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很多观点和方法都值得借鉴。
因此斋藤孝在《学会学习》这本书中首先就提出:成年人的学习,要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这句话听起来平平无奇,然而因为我们生下来就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很多人在成年后仍然使用孩童时简单粗暴的学习方法:不加思考直接学。
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不加思考直接学习反而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
而且这句话里还隐藏了一个前提:我们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越清楚越好。这也是为什么书的副标题是: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知道自己的节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方式,斋藤孝也提供了方法:
好好思考一下曾经的学习经历,尤其是失败的经历,因为失败的方法中,一定有能帮你认清自己的地方。
不过每个人的人生经验都是有限的,如果无法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找到答案,那么不妨去看一看名人的学习经历:阅读名人传,发现他们进步的轨迹,以及人生的转折点。
《学会学习》这本书中的后半部分就总结了许多名人的学习方法,并且说明了每一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性格的人。
比如:容易找借口的人学习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无法确定目标的人学习歌德的限定法,缺少精神支柱的学习涩泽荣一的“古典学习法”等等。
我到目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斋藤孝从自己的语言学习和乐器学习经历中所反思出的两句话:
学习语言:要么目标明确,要么满腔热血
学习乐器:最糟糕的学习是既不需要,也不喜欢
如果你在学习上遇到了瓶颈,或者在纠结是否该学某样东西不妨看看这本书。
6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推荐理由: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能发表独特观点的人一般会让人刮目相看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斋藤孝。
有这么一个笑话:
联合国给几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们出题: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粮食;
美国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欧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短缺,
拉美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请,
中国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然而也确实反映了很多人缺乏观点,更不用说表达出独特的观点了。在《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中,斋藤孝就提出了一个5天打造独特观点的体系。
斋藤孝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这五天里,从生活出发,把评论作为练习,变换思考的角度,通过读书锻炼思考的深度,养成思考体质,最终打造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第一天就是写评论。评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观点,我们经常利用图书,CD,电影的评论来决定是否购买,评论以为渗入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换个角度,自己来写评论呢?关于如何写书评作者也给出了建议:
从感觉上来说,所谓自己的想法,就是8分堆砌事实或信息等,剩下二分添加个人色彩。提取自己体会深刻的部分,并对这一部分进行说明,仅是这样基本上就完成了一篇有意义的评论。
写评论只是练习与开始,因为以产出为前提的话,我们会更用心观察。而且一旦你开始写评论你就会发现思考事物的角度变的极其重要了。《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在第二天和第三天的练习中列出来很多的思考角度如:比较相同与不同,辩证法的思考,现象学的思考,系统思考,边框化等。
有了不同的思考角度,才会受到更多的启发,观点才会独特,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通过读书来增加思考的深度,给自己的想法找依据。这就是第四天的练习。通过畅销书,古典书,小说,报纸,杂志等来深化自己的思考。
有了这些还不够,因为思考的宽度和深度只是思考的某个面,体现思考的最高水平的是做出决断后付诸行动。
7《厨艺的常识》
推荐理由:在满是菜谱的书中,这本书是一股清流。
我只会做做家常菜,不经常做,厨艺也不咋样,偶然之间想了解一下厨艺是怎么回事,所以就去图书馆找相关书籍,然而跟本就就没这样的书,整个书架上全部都是各式菜谱:
8大菜系的菜谱,日式食谱,家常小炒,养生食谱等等。
《厨艺的常识》的作者迈克尔·鲁尔曼毕业与美国厨艺学院,并且是美国备受关注的美食作家之一。也就是说这是一本讲西餐厨艺的书而不是中餐。
所以如果这是一本食谱,那么对不做西餐的我来说,它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好在它讲的是厨艺的常识:
将思考和食材也列入技法,并且把技法和体现技法的食谱结合在一起,就像作者迈克尔·鲁尔曼所说的那样:
食谱不是初学本或参考数据,而是别的事综合在一起的结果,这别的事才是我需要知道的。
在看这本书以前,我炒出来的菜总是像隔夜菜,因为我总是担心菜没熟,直到看到作者在书中说的“食物后熟”原理,我才知道:
当我把菜端出来以后,食物本身的热量会继续加热食物,所以在锅里刚刚好的食物,开吃的时候就变成隔夜菜了。
《厨艺的常识》这本书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原理,如果这是一本特意针对中国料理的书就更好了。
好了,以上7本就是在2017年改变我工作和生活的书了,书名分别是:
1《发现的乐趣》
2《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
3《你的灯亮着吗?》
4《金字塔原理》
5《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6《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7《厨艺的常识》
其实每本书都有其价值,然而书的价值并不代表读书的价值,真正能让人成长的还是对书中知识的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不要忘了点个赞,有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