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萌宠简友广场

张幼仪传(中)

2021-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身临其境的感悟

在张幼仪和徐志摩因为“小脚和西服”的问题争论后一周,徐志摩便消失了。此时的张幼仪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一个人拖着笨重的身体,面对徐志摩的突然离开,她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完全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

早在张幼仪刚怀孕的时候,她告诉徐志摩自己怀孕的消息,那时候的徐志摩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林徽因,所以听到张幼仪怀孕的消息时,他只是冷冷地让张幼仪把孩子打掉。

那个年代的打胎还是很危险的,张幼仪担心地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呢。”徐志摩没好气地回答到:“那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你以后都不会再坐火车了吗?”其实那时候的张幼仪就应该想到,会有现在这么一天的。

就在张幼仪彷徨无措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个叫黄子美的男子来找张幼仪。从伦敦给她带来了徐志摩的口信,问她是否愿意只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张幼仪知道这是徐志摩的问题,她突然火冒三丈,对黄子美说到:“徐志摩没空来见我是不是?你大老远来就只是为了问我这么蠢的问题吗?”

然后送黄子美离开,在他身后坚定的关上了门。张幼仪知道徐志摩不会再回来了。多年后她回忆起这段对话,张幼仪这样说:“他向一个没有自由的人要自由,真是可笑。”

黄子美离开后,张幼仪就向二哥写信求助,在二哥的帮助下,她来到德国柏林,在德国生下了次子彼得。在彼得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徐志摩在突然消失后的几个月,又突然出现在柏林。而徐志摩匆匆赶到柏林,为的却不是看望她和刚出生的孩子,而是催促她赶紧签署离婚协议。张幼仪说离婚这么大的事情需要征求父母的同意,徐志摩拒绝征求父母意见,要求立即签署,并说道:““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直到此刻,张幼仪才知道徐志摩爱的是林徽因。他急着离婚,以便回国追求她。

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就连协议书上讲定的五千元赡养费,她也一分钱不要。在徐志摩对她没有了爱情的时候,她选择了平静地离开,没有吵闹,没有纠缠。她以在新婚之夜没能用上的坦荡目光正视着徐志摩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拿到签好的离婚协议,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张幼仪道谢,并提出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他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但是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至此,张幼仪与眼前的这个男人从婚姻上已是彻底毫无干系,化作路人,往后的一切都将不再关联。至此,她不再是徐太太,而是张幼仪。

有人说,但凡失去的东西,从来都未曾真正的属于你,所以不用太悲伤。张幼仪深深的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面对徐志摩的离开,她并没有让自己悲伤太久,而是快速走出悲伤,开始发愤刻苦的学习。

而徐志摩回国后,为了向林徽因表达自己的决心,还在报刊上发布了中国第一条西式离婚通告。在通告中,徐志摩控诉了传统婚嫁的一些弊端,并以朴实慈悲的情怀控诉了离婚对女子的不公平,他同情了整个中国的女子,却没有同情自己身边的张幼仪。

徐志摩和张幼仪协议离婚后,徐家仍视张幼仪为自家人。她在德国待了三年,徐父每月都给张幼仪寄200美金。一战后德国的马克贬值,1美元就能买到很多食品。张幼仪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并获得硕士学位。

然而命运又一次跟她开了玩笑。1925年3月19日,刚满3岁的小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此时的徐志摩,却因追求有夫之妇陆小曼而招致满城风雨,避走欧洲。3月18日,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准备到柏林,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抱怨道:“再隔一个星期到柏林,又得对付张幼仪了,我口虽硬,心头可是不免发腻。”

当徐志摩赶到柏林时,小彼得已经因为腹膜炎过早的夭折,徐志摩只见到了他冰冷的小身体。小彼得一生只见过父亲两次面,第一次是刚出生,再见便已是阴阳两隔。张幼仪泣不成声的跟徐志摩叙说着小彼得的一些日常:他对音乐很敏感;他喜欢贝多芬;他常常念着父亲的名字,翻来覆去的用小嘴亲吻父亲的照片......可是他最终没有等到他的父亲,父亲来了,他却走了。

张幼仪曾经以为离婚对她来说已经算是最糟糕的了,但是命运似乎并不肯善罢甘休,对一个人有时候太过残忍,彼得的离开让张幼仪的人生再一次跌入了无边的黑暗。

在彼得死后的一段时间,张幼仪觉得人生没有了意义,她曾经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对学习了失去了兴趣。而此时的徐家父母,也被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搞的焦头烂额,给张幼仪的生活费也推迟了,好久没有书信来往了,张幼仪都以为自己被徐家人忘记了。

几个月后,张幼仪又突然接到了徐家父母的书信,邀请她回国,并对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征询张幼仪的意见,并告诉她,如果张幼仪不同意这场婚姻,那么陆小曼就进不了徐家的门。而徐志摩也写信给张幼仪催促她回国,原来陆小曼的母亲在确认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之前,不让陆小曼嫁入徐家,就这样张幼仪被迫卷入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不得已提前结束了德国的课程回国。

回国后,张幼仪利用在德国的所学进入了东吴大学教授德语,一段时间后,被八弟接回了上海。回到上海,张幼仪的事业开始迎来了春天,她在二哥的支持下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开始独当一面。她刚接手的银行,就是一个烂摊子,一堆死账无法收回,资金流转不开,濒临倒闭。

张幼仪把目光放在了那些富家小姐、太太的身上,鼓励她们把私房钱存到银行,渐渐地,银行的危机解除了,慢慢走上了正轨。张幼仪每天九点准时到银行办公室,分秒不差,然后一整天都是处理银行的各种业务,到下午五点开始补习一个小时的国文,弥补她之前在知识上的缺憾。

在张幼仪担任女子银行副总裁的时候,她的八弟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云裳服装公司,并邀请她出任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管理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张幼仪每天下午六点学习完国文后,再赶到云裳公司打理业务。在她的努力下,云裳公司成为了上海的流行风尚标,很多上海名媛都以穿上云裳的服装为荣。徐志摩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眼中的“乡下土包子”竟然成为了上海滩引领时尚的女子。

张幼仪除了银行和服装公司的业务之外,她还炒过股、倒卖过棉花、黄金等,她似乎很有经商头脑,基本上她经手的生意都是稳赚不赔。这让她在上海的名气越来越大,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可谓是名利双收。

而此时的徐志摩跟她比起来,似乎过得并不如意,因为陆小曼生活奢华、挥金如土,而且在婚姻期间还和翁瑞午闹出绯闻,沸沸扬扬,气得徐家二老离家出走投奔张幼仪。而徐志摩为了供养陆小曼,不得不常常奔波在北平和上海之间,只为了赚取更多的课时费。

也许因为生活的不如意,离婚后的徐志摩,和张幼仪反而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个人常常通信,徐志摩向她诉说陆小曼的不懂事,张幼仪会给他宽慰。有时候徐志摩外出讲课,需要搭配衣服的时候,也会来云裳找张幼仪给他搭配。徐家父母不愿意和陆小曼同住,张幼仪就把徐家父母接到身边,一直照顾到终老。

从张幼仪回国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人生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张幼仪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转折,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外,但是她都坚定地走出来了。

从一个弃妇到中国第一银行行长,张幼仪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难,但是坚持下来却不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画画,但是真正把自己的爱好坚持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如果能够坚持下来,那么最终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就像张幼仪从小就喜欢读书,她一直都在坚持,哪怕经历最黑暗的时光,她也没有放弃学习,后来回国后,事业有成,她依然每天坚持学习一小时。

其次,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我们很多人总是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十分宽容,别人做错了事就会揪着不放,而自己做错事却敷衍过去。但是我们真正应该严格要求的从来都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张幼仪在这件事情上就做的非常好。她出任上海女子银行总裁的时候,每天九点准时到办公室,分秒不差。但是在同一个问题上,她对待员工却十分宽容,她说:“我一向准时,其他人都会迟到,一看到我就要道歉,我总是让她们别挂在心上。”

最后,要敢于放手闯荡,不要畏首畏尾。

我们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看到别人成功了就跃跃欲试,但是看到别人失败了又开始往后缩,然后在自己犹豫纠结的时候,就会已经悄悄溜走了。其实有时候,我们缺失的并不一定是能力,而是向前冲的勇气。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当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抓住,不要畏畏缩缩。

张幼仪被邀请出任上海女子银行总裁的时候,银行是一个人人都避之不及的烂摊子,资金链断裂,放出去的死账烂账回收不了,银行一度面临倒闭的风险。但是张幼仪没有害怕,她果断接了下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银行起死回生,而自己也因此收获了名和利。后来不管是开服装公司还是搞股票,她都是勇敢的尝试,最终才会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人生就是一场历练,与其小心翼翼,不如大步向前,失去的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把它找回来。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把张幼仪推到风口浪尖上,每一次都摔的遍体鳞伤,但是她每次都能够挣扎着站起来,拼尽全力和命运抗争。

离婚后的张幼仪,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也收获了婚姻上的幸福。第一段婚姻虽然不幸福,但是也为她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终于收获了真正的幸福,走进了第二段婚姻。从张幼仪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婚姻的真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