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我为什么鼓励你适当吼吼娃

2017-12-31  本文已影响5人  文文妈王姐
我为什么鼓励你适当吼吼娃

育儿,便是育自己。

上苍安排我们此生为“人”的那一刻,我们便不重复、不遗漏地具有了“人”性。

然而,“人性”究竟为何物?

阅读模式请先暂停5秒,强迫自己做一个思考吧。

我猜,你一定有好多答案,而且这些不同结构维度的答案一定有重复、也有遗漏。再正常不过了,“人性”使然。“人性”本身无法“人性”地回答“人性”的问题。

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父母们学习一下“哲学”和“心理学”的缘由。

前者,告诉我们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后者,告诉我们在系统中如何处理个案。

两者结合,兼而有之,便可能更高概率地成为“无敌爸妈”。

那么,我为什么鼓励你适当吼吼娃呢?


70、80后的父母,在初为人父人母之时,那么决绝地与家里老人决裂、争执,为的是科学喂养。多少家庭为养个娃矛盾重重啊,多少媳妇和婆婆为娃吃啥穿啥红脸啊。来吧,一起还原个场景,熟悉不?

尿布?错!错!错!专家讲了,换成纸尿裤!!

随哭随吃?错!错!错!书上说了,3小时再喂奶!!

窝在家里?错!错!错!师兄经验,多出去晒太阳!!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当娃长大,这套“科学喂养”理论不再有用武之地。

而我们曾经抱以厚望、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Ta的那个娃,长大之后成为了我们最害怕成为的那个样子: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愤怒”,还有可能在青春期“淫欲”......

咦?看起来很熟悉?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便是如此了。

讲到这里,不必觉得娃有罪,其实本是“人性”。

娃还是那个娃,只不过我们看到了娃体内阴沉而绝望的一面。

但是,硬币有两面,迷雾重重笼罩又让我们傻傻看不清。虽然明眸善睐。

每个孩子心里还有天使的一面,像阿拉丁神灯上光芒闪烁的火花,像马达加斯加夕阳下美丽的猴面包树......

就让我们回家好好看看娃的眼睛吧,可能又纯又浊,又亮又暗。

那么,我必须要鼓励你适当吼吼娃了。


一位妈妈留言:

我现在非常害怕“教育”二字,提起来全是泪啊!有专家说,别对娃吼,要温情、要柔情。可是,我家娃竟然觉得我好欺负,我越对Ta温情,Ta越暴力,甚至还觉得妈妈好欺负......

育儿问题千千万,又不是按模子烙饼,哪里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呢?

教育是个复杂的多维度技能,好父母胜过好CEO呐。

退后一步,无论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无论多么花哨的育儿理念,无论多么精深的养娃思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比如:

看清时代——抬头看看未来,低头看看孩子,把Ta放在具有自然生长力量的人生坐标系中。

恩威并济——恩威相依而生,恩在威面前才凸显温暖,威在恩面前才形成约束。

孩子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有时是“天使”和“魔鬼”混合附身。多么地复杂和善变啊!

前一秒钟,美滋滋滴、赖赖滴凑过来说“我爱妈妈,么么哒”;

过一秒钟,恶狠狠地、歇斯底里地怒吼“滚,恨—死—你—了”。

当“魔鬼”来袭,“专家”也没用,我们该吼也得吼几句!

#场景重现#

妈妈CJ:

我女儿温顺、可爱,但是有一次她悄悄从学校“拿”了同学妈妈从国外带回来的橡皮,先是放在裤兜里,时不时摸一摸;过一会儿,又放在笔袋里;拿出来用了用,又看了看,放在了自己的书架上。边写作业边看橡皮,这一晚上折腾好几次,心不在焉。我看在眼里,猜出了八九分。温和地沟通了20分钟,女儿死活不承认,并且极力维护自己的说法:“我就是拿出来用用,过几天就悄悄给同学放回去”!我心想,“这不是偷吗,孩子可能判断不了自己的行为性质,如果这一次纵容了她,还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小时候偷针长大后偷牛”的故事,翻出了《伊索寓言》“偷东西的小孩和他的母亲”,给孩子看。读完之后,孩子略有悔意,但还是顶嘴。我想:必须在第一次不良行为就给孩子一点color看看。这时候,我选择忍住笑,开始发火,冲着她狠狠地吼了一阵,最后达成的共识是:从零花钱中扣除10元,给同学买一块新橡皮;一块把新旧橡皮交给同学;写一篇日记交给妈妈放入保险箱(不让爸爸知道),签字保证自己以后不这样做。那一吼,再无心魔。

爸爸SG:

贤妻为了生壮儿,作为高龄产妇,遭受了很多苦。壮儿第一次顶撞妈妈时,我先沉默了一会。过了1分钟,我把儿子拉到他的房间,对他说,“那是我媳妇,给个面子”。儿子愣了一下,但还是不依不饶地开始数落妈妈的各种不是,甚至于把妈妈对他的好也当成罪责。我想了想,决定对儿子吼一吼。一来,老婆是我的最爱;二来,儿子做得不对;三是,我已经给儿子台阶了,他依然不下。吼了之后,儿子知道:妈妈有人罩着,不能随便顶撞。妈妈也知道,适当调整对待儿子的方法。那一吼,天下太平。

盘古爷爷开了天,天空又黑又白;

当黑时,雷公吼一吼,吼吼便有了滋润万物的灵水。

女娲娘娘造了人,人亦魔亦天使;

为魔时,娘娘吼一吼,吼吼便有了停停再走的稳健。

那啥,没娃时,洗洗更健康;有娃时,吼吼更稳健。


还是那句话:

秒懂了,对吗?秒行动的,我欣赏你。秒转发的,我欣赏且爱你。

纯干货,无鸡汤。有体系,可操作。

在小升初路上,如何能不焦虑?如何能行动在点上?我是王姐。

出身于教育世家,是一位职业的教育工作者;

曾经创办过一所小升初机构,知道其中的商业秘密;

指导过全国数千孩子的教育和小升初。

全网唯一、系统、智慧的小升初课程已经开课。一键解决你最焦虑的问题。

识别二维码    查看课程

往期精彩:

我为什么在拆解教育部文件之后认为小升初不会绝迹

红黄蓝:你彻底摧毁了80后的底线

小升初简历的智慧完成模式

从三张语文试卷,看出了什么

小升初的孩子绝不是刷题机器


微信公众号、作者「王姐」二维码:

「王姐谈小升初」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 作者「王姐」

商务合作 ▏王姐微信:iamzhulong(识别上方二维码添加)


喜欢就打个赏吧~ 

打赏码   ▏ 谢谢您的支持

感谢阅读,帮到您了吗?期待点赞、留言,互动进步~

悄悄告诉您:微信公众号「王姐谈小升初」有语音朗读哦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