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银杏源,智慧的乡村人
刚刚过了霜降,银杏树的叶子由青绿变的金黄,欣赏银杏园的游人络绎不绝。
我们全家,还包括刚刚十个月的孙女,星期天,也是九九重阳节,也加入了游临猗三管银杏源的行列。
在临猗县三管乡三管村,有一片由当地村民自己种植的银杏树及各种花木,构成了一个城里人或乡下人秋天赏秋景的好去处。
老伴说,像孙女这样坐在小推车内的小不点,银杏源内几乎没有,可能是家长们怕孩子小,在外边逛容易感冒的缘故吧。
那天,也正逢重阳节,秋高气爽,秋阳高照,气温颇高,秋风微吹,也正是外出秋游的美好时光。
当我们进入银杏源内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游人了。
有情侣相依相偎用手机在自拍;有老两口手拉着手,在慢慢地欣赏源内的各种秋景。
更多的是小两口带着孩子,尽情地在赏景、拍景,孩子们的各种摆拍姿势,真的是应有尽有,尤其是小女孩的各种搔首弄姿的优美姿势,全部留在了父母的手机里或相机里。
我家的小孙女,还知道摆姿势拍照,但如果你要拍照,一引逗,她就会笑,并伴随着手舞足蹈,拍出的照片也别有韵味。
看到满园不同的花草和植物,老伴说,在我们村如果有人也这样开辟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场所,肯定会有人捧场的。
我说是啊,只有具有经济头脑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才会想出这样的点子,让土地最大限度地被利用,来增值。
我们村在盐湖区城西,离市区只有十公里左右,村里的农业技术夜校,曾经是毛泽东主席批示过的,理论上来说,村里的农业科学技术氛围是很浓的。
但是,就是没有人有这个胆量,或者说没有这个智慧,把自家的土地开辟成旅游观光的园林,休闲娱乐的农场。
临猗三管的卓氏,却有这个智慧,把农田劈成园林,供过着机械生活的城里人,来到这里赏花、看天、听风、休闲与放松。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社会的精英也在乡村,整个文化是以乡村为中心塑造的。
古人也会在都市打拼、做官,但那里并非久留之地,失败了,要回到老家,年老了,想叶落归根,哪怕是成功者,赚来的钱也会到家乡去买地置业,最后荣归故里,与大自然为伴。
这个小小的银杏源,就是过去乡村文化的缩影。在这个游人不是很多的乡间花木场,有搭台唱戏的,有卖衣服玩具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的。
喜欢文化,热爱文化的园林主人,还邀请文化人来此观光游园,在源内的办公区,挂着各个书法名家的墨宝。
更有我们《古运新城》这个民间文学爱好者创办的读物,来为具有传统文化的园林助兴,则显得这个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银杏源充满文化气息和韵味。
银杏源内的地面,没有水泥柏油,也没有砖头石板,就是本色的黄土地和绿草垫,穿着皮鞋的我,黑色的鞋面被灰土尽染,看着不雅观,但却最能说明这是一次纯粹的乡村游历。
愿具有智慧头脑的乡里人,能弄出更多的像卓氏银杏源这种即能净化空气的园林,又能让身心俱疲的城里人放松和游玩的乡间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