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滴滴遇美女司机,深深的给我上了一课
上周五回家的时候,因为赶时间缘故,就叫了一次滴滴,没想到还中奖了。
平时用滴滴叫快车的时候,95%的快车都是10万级别的代步车,少部分时候能叫到20万级别,类似凯美瑞这样级别的B级轿车。
我只有遇到过一次,用快车时叫到了奥迪A6,清楚记得是15年股灾后的时间。
当时滴滴市场不像现在这么成熟垄断,还是有些开豪车的车主会体验下生活,也有开豪车的车主做滴滴去钓妹。
记得坐上A6后,第一直观感受就是很安静,特别是我坐后排,真的很宽敞,那一刻更加理解了为什么很多领导的座驾是A6。
因为是第一次坐A6,马上拿出手机,想发一条朋友圈,文字大概就是,那一刻,真心觉得做个有钱人真好。
最后被我一个一个字删掉了,这样发出去,肯定有人会回复,坐次A6有什么特别的?这不是自己普通日常生活常态吗?
会给人感觉我没见过世面,觉得自己很low,内心越缺什么,才会越体现什么,还是平常心吧。
不过当时我叫到的A6车主,一脸很down的表情,可能是短期经济上出现过危机,但是整个人的素养看得出来是很好的,毕竟也是开A6的。
我留意到一个细节,他的衬衫比较干净,衣服材质看得出很好,还打着袖扣针,戴着眼镜,说话给人感觉很有礼貌。
这次我叫到的轿车是今年上市的亚洲龙AVALON,男生多少对车会有些了解,甚至有些情节。
说这次中奖,是因为我一直有关注这款车,略有了解,外观给人感觉很沉稳大气,号称国产版的雷克萨斯ES,当然也卖的不错,上了汽车销售排行榜。
能叫到这种车的感觉,就好比是中学时暗恋一个女生,突然有天班主任说要调整座位,让你坐在她的后面是一个道理,虽然不能拥有她,至少物理上是靠近的,整个人的心情都变了。
现在每年都会出很多新车,对于想买车一族,选哪个车可能要挣扎很久,货比三家,毕竟车也是自己的一张脸。
看了很多文章,看了很多车评视频,最后去了一趟车展,选了一辆外观好看,却销量一般的小众车。
当时我问玮玮为什么选丰田车?玮玮说,作为普通人,建议还是选择比较畅销的车型,省事。
不求标新立异的小众,更倾向大众的选择,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都是用钱投票,要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后面如果汽车有故障要维修也方便,而有些小众进口车,零件也是要进口的,换个零件要等好几周,对于每天习惯开车的车主,出行交通是不便利的。
林肯以前也是这样,后来学聪明了,维修等零件期间给你同级别的汽车代开。保守一点,大众的选择,如真有车问题的烦恼,那些忠实的发烧车友早就提建议去改善了。
我习惯性的坐在后排系上安全带,告诉司机按手机上的导航走。
抬头一看,后悔了,真应该坐副驾驶,因为是一个女司机,短头发,干净干练型,看着背侧面还有内后视镜,竟然还是一个靓女。
另外,后排还放着一个折叠的小桌子。
亚洲龙女车主示意我,要不要坐前排,担心折叠的小桌子会影响我乘车体验,我表现出一副大方不在乎的表情,告诉她不碍事,怎么说也要在靓女面前留个好印象吧。
就这样孤男寡女在一辆车,封闭的空间,三十分钟左右的车程,我应该说点什么,打破这迷漫尴尬的僵局,再加上又是靓女。
也许还会有些特别的收获呢?发生点什么呢?
根据多年打车的经验告诉我,其实很多滴滴车主是希望能和乘客聊天的。
你想呀,整天一个人机器一样的载客,有人陪说话多少不会那么闷,哪怕是和乘客发生了点矛盾,相互怼了几句,也不至于闷得那么慌。
就好像是你开了一家实体店,一天都没客人进来看看,这么大的空间就你一个人,整天是很无聊的,哪怕有人进来问下不买也好吧,说说话也行。
什么叫无聊?
就是这时候的你,连平时都拒接的骚扰电话,都会耐心慈悲的听一下,虽然最后还是会拒绝对方的销售,多少还是可以说说话吧。
一聊就聊开了,(亚洲龙女车主)龙女也是很健谈的妹纸,辣辣的性格,被我猜中了是湖南妹纸。
在深圳的湖南人确实也不少,接触湖南妹纸多了,会发现她们身上有种特别的美女性格气质,和其他地方的女生风格多少有些不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估计是看我戴着眼镜,白白净净的,滴滴的信用分值也比较高,也不像个坏人,聊天也比较放得开,比较自然的状态。
龙女看着年龄应该和我差不多,我这单是顺路的单,她也是准备回家的,有些滴滴司机是会挑路线还有挑信用分比较好的乘客。
有点难看出的是,龙女说自己出来工作有10来年了,已是两个小女孩的妈妈。我一听到是两个小女孩的妈妈,心里顿时也凉了一下下。
工作10年左右,这有点不符常理逻辑呀,我都没有工作10年,后来才得知是因为没有上大学。
当时读书不上心,高中毕业后,就一心想赚钱,家里在深圳工作的亲戚比较多,就直接来到了深圳,在龙华的工厂上班。
当时也是一个厂妹,流水线工人,我们90后这个年龄群体的,和70后,80后相比,有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相对坐不住,会有自己的想法。
这个年龄群体,很多父母是60后,家里条件至少比70后80后年轻时候要好一些,家里有些经济基础,年轻人有想法,也可以适当的去尝试,按自己喜欢的意愿工作生活。
在流水线车间做了5年,实在坐不住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更不想一辈子都在这个管吃管住的工厂。
那该做什么呢?
当时碰到了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同事,有点厨艺,相处得还不错,于是决定在工厂附近的一条街开饭店。
这个同事也成了现在的老公,当时开饭馆的时候,也在附近的餐饮培训学习进修了一个月,再加上自己对食物的感觉,做的菜客户反馈都还可以。
一个餐饮店,如果做的菜不太差,还有一个比较风韵好看的老板娘待客,这饭店也不会差太多。
以前在科技园上班的时候,中午吃饭会叫外卖,吃什么好呢?
肯定是要看下评论,结果发现销量好的那几家有个特点,评论的留言很多是老板娘好看,声音好听。
我们几个无聊的单身男同事,下单后也会顺便打个电话,和老板娘寒暄寒暄,确认一下辣椒香菜少盐等细节。
心理都知道是猎奇,这样就多个机会和传说中的老板娘搭讪。老板娘问,辣椒要多辣的?同事神回复,像你一样辣的。
中午吃饭时,同事发现辣得不要不要的,后来有次路过去这家门店吃饭,发现原来老板娘是个川妹纸。
龙女和她老公顺利的在工厂附近一条街开了饭店,每天的流水都很好,后面自己忙不过来,还招了几个服务员,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的。
最幸福的是,每天晚上收工后数钱。
餐饮做得好,现金流就很好,不会像一些工程欠款,工厂压货等现象。
好景不长,龙女说,饭店开了3年左右,就关掉了,我就好奇,为什么生意好要关掉呢?
最主要原因是,自己太善良了,心不够黑。老公和自己一样,小地方长大的,内心太善良了。
心不够黑?难道要你去害人?
这几年深圳的房价涨得太猛了,房东看着你家门店生意不错,隔段时间就过来说,要涨你租金。现在招个服务员,人工成本也很高。
每年房租和人工的费用都在涨,这个是无法控制的,一个门店能辐射的地理空间范围就那么大,一天流水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如何降低成本?
周围开饭店的,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破解?很多都只能在食材上做文章。
周围的人都这么干,自己不这么做,只能等着关门。
刚开始龙女也和他们一样,食用油从酒店那边进货,相比超市的食用油,便宜太多了。
不夸张的说,有些开了多家连锁餐饮店的老板,都是按吨去买,这样成本要降低很多。
除了食用油,还有牛肉,真牛肉是买不起的,因为毕竟还是一个小饭店,每份客单价都不高,主要还是服务周围工厂的工人们,薄利多销。
好奇的是牛肉怎么做假?
龙女说,假牛肉的做法有很多种,现在主要用的是人工加工,用鸡蛋白和魔芋干粉混合,加入食品添加剂,再加一些鸡肉或牛肉的边角料,这样吃起来有肉的感觉。
一分钱一分货。真牛肉的嚼劲很多人是可以吃出来的,但是这种苍蝇小店,也不会太多人投诉在乎。
总之就是在成本上控制,各种食材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这样做着做着,感觉到有些良心不安,毕竟很多都是熟客朋友,真担心有天会出事,别人出事能担得起。
自己的能力却不同,想着还是保险一点吧,万一出事了,得把这几年赚的钱都吐出来。
有点像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太善良的动物始终难称王,能在动物界混下去的,多是八面玲珑的猛兽。
说到这里时,龙女问我平时在外吃饭多吗?我高兴了一下,这难道是要主动约我吃饭?我没啥可吸引的地方呀?
当时确实有点想多了,龙女建议我尽量不要在外面吃,做了餐饮这行才知道里面的真相,还是家里吃比较干净放心。
别看很多知名大牌的连锁餐饮店,在店里坐着挺干净舒适的,食品卫生信誉等级很多都是B或C。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餐饮店前台墙壁上都会挂一张食品卫生监督局发的证件,食品卫生信誉等级分,分为ABCD四级,A是最好的,属于示范级别。
我经常在商场还有街上的时候,会留意下店里面的评分级别,很少看到A级,倒是像肯德基这样的全球标准餐饮连锁店,做到了A。
龙女说,肯德基是一个城市餐饮食品卫生的标杆。
自从结婚后,我和爱人很少出去下馆子,随便出去外面吃一顿,儿子的一包纸尿布就没了。
可是生活总不能缺少些仪式感吧,没有美食的生活是黑白的。
于是我喜欢上了小程序下厨房,抖音上关注了很多教美食做菜大小V。
通俗易懂,现学现会,每天都可以体验新的菜式,想吃什么就在家做什么菜,这样确实省钱,同时也吃着干净卫生,还挺有成就感的。
聊着聊着,手机快没电了,咨询下能否在车上帮忙充电?
龙女拉出一条数据线,三个接口的,其中已经有两个她的手机已经在充电了,拔掉充满的手机后,对我说,随便找个接口充,总有一个适合你的。
这服务体验真是杠杠的,很多时候我问司机要充电时,他们都只有适合自己的数据线,不会考虑到乘客的需求。
虽然是一个小细节,却能感受到用心的差别,会站在乘客的角度去思考。
看着龙女三个手机,其中一个在导航,两个手机刚充满电,随口奉承了一句,老板的业务做得这么好,很少见到人用三个手机的,业务繁忙呀。
对于我的奉承调侃,龙女听着蛮乐意的,从身边拿出了一小盒雪花酥,放在扶手箱上,让我尝尝口感。
胖子爱吃甜食,一下吃了三块,顺口就问,这是从哪里买的?有点网红雪花酥的感觉,能否发个链接给我呀?
这就是美食的诱惑,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口欲,谁叫我是普通人呢?
龙女说,这是她按照网上的网红雪花酥教程做的,除了雪花酥,还有泡椒凤爪,营养燕麦酥,都是自己做,自己卖,业务还可以,这辆丰田是最近换的。
顺着语境,为了方便后面买到雪花酥,加了下微信,怎么说我也算是要到了美女的微信,这趟滴滴也是有收获的。
通过验证后,我悄悄迅速的浏览了龙女的朋友圈,也没看到天天刷屏的卖货。
一两天会发下食品相关的内容,其他很多都是生活相关的内容,给人的感觉就是很阳光,正能量的宝妈。
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是关于生活易犯常识,育儿教育方面的分享,一家子在旅游,在学习阅读的照片等。
翻了几分钟后,就好奇的问了一句,是怎样通过吸引客流卖货的?
朋友圈的推广确实很少见,不像其他做微商的宝妈,交了代理囤货费,启动复制上级代理的文案图片刷屏模式。
龙女告诉我,我身边的小桌子,是用来摆货的。
老公负责在家做食品,自己在外面摆货,主要是去住宅小区,一天成本300到500的样子,每个地方价格都不一样。
现在很多小区是允许摆摊卖衣服卖货什么的,因为这也是他们收入来源之一。
现在做什么生意都不容易,龙女和他老公是吃货,对食品口味还是很挑剔的,再加上自己爱动手,得到朋友们的鼓励,就这样干起来了。
我们小区也每天有人摆摊卖货,地产卖房广告的,卖衣服的,卖鞋子,卖水果的等,也有遇到过一次卖泡爪的小伙子。
龙女卖的零食属于快消食品,轻资产,复购率也高,毛利也高,男女老少各个年龄群体都通吃,客户冲动消费,没什么技术门槛,口味只要过得去,比拼的就是人品和服务。
你想一下,一群人都在摊位面前吃泡爪,你也会吞个口水想来一盒。
不得不佩服龙女的是,每天换不同的小区,给物业交了摆摊费后,就开始启动收割流量模式。
遇到年轻的俊男靓女,就给他们免费试吃泡椒凤爪;遇到散步的宝妈宝爸,就给他们免费试吃营养燕麦酥;遇到小朋友们,就给他们免费试吃雪花酥。
通过免费试吃的方法,把客户都加到了自己的微信上,便于客户再次下单购买。至于摆摊费,一天卖10 份,就轻松回本了。
现在龙女做的事,就是每天在不同小区,做这样的事,所以三个手机微信好友都满满的。
正如我看到她的朋友圈一样,没有刷屏的泡爪广告,因为我们大多人都对刷屏反感。
她的朋友圈,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很正能量的宝妈,微信里多一个这样的好友不挺好的吗?想吃的时候,自然就想起了她。
龙女说,单纯的靠自己朋友圈好友卖货,是很难持续的,微商死于朋友圈。
在微商里能赚到钱的,就两类人,一类是高级别代理,收割下级囤货代理费,堵谁是下一个接盘侠。
很多宝妈看到的是上级代理朋友圈的玛莎拉蒂,跑车法拉利,实力雄厚啊,跟着他们能赚钱,结果发现两个星期都卖不动。
这种高级代理在甘蔗上端是最甜的,缺点就是难持续,要不断的讲故事,不断的筛选新的流量进来接盘。
另外一种微商就像龙女这样的,朋友圈很生活化,卖货之前,先让人信任这个人。现在什么货非得在你的朋友圈渠道买?
没有的。
现在很少商品和服务是垄断经营,包括财务法律等技能专业服务也是这样的。
就连加油站,私立的也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国家的两桶油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不断推出9折加油做会员等服务。
如果服务不行,即使是优惠,拿在手上也觉得烫烫的。
龙女做这个生意,最困难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万事开头难,最主要还是当时的老乡,老客户朋友支持着,做着做着才发现新的思路。
龙女会给每个微信好友打上标签管理,比如哪些客户是哪个小区的;比如哪些是复购比较高的客户,这些要重点回馈,是不是给送小惊喜等;比如哪些是早期帮助过自己的,要怀感恩的心,待他日适合的时候相报。
朋友圈,微信群看到需要协助帮忙的,第一时间出现,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对方的帮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口碑和形象,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慢慢积累起来的。
刚开始自己做生意,直接的感受就是,曾经哪怕是死对头讨厌的人,一旦他愿意成为你的客户,买你的食品,这种关系马上就变了。
比那些整天告诉你鼓励加油这群好闺蜜好朋友,来得更加靠谱实际,这真是在用钱包支持,这群人也应该重点标签,要做到他日感恩。
龙女做的快消零食保质期一般在3到4个月,正常都不容易坏掉,她又做了一件事,更让我佩服的,给每个小区附近那些私人便利店供货。
这些私人便利店老板看着龙女开好车,信任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在给便利店一定利润空间同时,去除了便利店老板因卖不出而囤货的烦恼。
如果三个月都无法卖出,就把这批零食回收,自己拿去小区做地推,当天就免费送出试吃,很快就消化了这些食品。
当然这种情况很少,因为龙女的朋友圈对每个小区收割的用户,都打了标签。
他们会看到对应的每个小区附近合作的便利店,相当于龙女的朋友圈在给小区便利店导流。
只要去便利店消费,看到龙女供货的零食,冲动消费一下,也是很常见的。
就这样,便利店卖货成为了龙女比较稳定的供货渠道,每个月被动收入也稳定了很多。
认识了这位美女司机,让我更加理解了,一个人赚钱能力,和他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普通人做事,只求做完,优秀的人做事,追求的是能给别人带来惊喜感。我们大多数人,能力,智商其实相差不多,脱颖而出的关键,就是你做事的用心程度。
我问,有没有想过在网上卖货,抖音,淘宝这些平台?这么有颜值优势,应该抖音上很多粉丝才对,能带货不少的。
龙女说,其实有试过,主要还是对抖音淘宝这些操作不熟悉,两口子都没什么文化。
平时会用抖音和淘宝,但是自己要经营起来,积累网上的粉丝就不容易。抖音上发过几十个小视频,没有火,后面也就没有花太多时间了。
如果要专业运营线上渠道,那还要租办公室,招专业的人做事,这就是一大笔支出。
管理人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真走网上渠道,还得面临一堆无厘头的喷子,就是无论你做的怎样,都会有人莫名其名的来骂你,也是自找的烦恼,受不了。
现在这种模式其实也很好,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知道。
现在做快消零食没什么大压力,每天小区进场的份子钱,基本当天能收回,材料自己控制,选择好的原材料,让朋友吃的放心。
没有像以前那样做餐饮时的压力,可能这样做,会少赚一些钱,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模式,还有节奏,不要搞的自己那么累。
还不都是为了生活,知足就好,幸福感就强。
我问,看现在你的收入比较稳定了,为什么还要跑滴滴呢?
龙女说,汽车是消费品,每年都是在贬值,每天载客2-3小时,一个月基本可以把汽车的月供抵消掉,充分发挥汽车工具的作用,相当于免费在用车。
另外每天也会认识一些不同的乘客,通过聊天会发现有些乘客比较有意思有故事,也知道当下的青年主要在想什么,也顺便让乘客免费试吃我的雪花酥。
额,听到这里,我只能说,无处不引流销售,能不成功才怪。
自己这几年,试过很多的行业,做什么,什么都做不好。
有时候是自己能力努力的问题,也有的时候是自己的商业认知问题,是在选品,选行业的时候不行。
创业路上,好的生意模式不正应该是这样的吗?有泥土气息,接地气,最重要的是能马上见到现金流,卖一瓶老干妈比卖一份理财产品要更容易吧。
总觉得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怎么说也要做一些高大上的行业或产品吧,才对得起坐在写字楼的自己。
区块链,大数据,VR,金融科技,云计算,生物基因,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医疗,APP,车联网,新能源等等,这些都是好行业。
总觉得自己进入了这个行业,就有机会在此立足,即使自己是非科班研发专业出身,也要做个业务销售,产品运营岗位,和这些行业有点沾边。
如果只是选择在这些行业打工,就另当别论,因为公司发展的再好,大多数时候和你是没有直接比较大的利益关系的;如果选择这些行业去创业,哪个是能马上落地见到现金流的?
还不都是不断的去讲故事,去找风投融资。
又有多少创业项目是在这些行业融资成功,最后又一步步走向更高一层楼的,看看每年科技板上市的公司数量就知道了。
一个人的成长和国家发展进程相似之处是,先活下来,再站起来,再富起来,最后才能强起来。
行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是我们自己。
写在最后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启发。本人比较笨拙,用心周更一篇7000字的文字,从构思,写作,校正,需要8小时左右。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最实际支持就是分享,而不是像后台数据看到的那样,悄悄收藏的人数比较多。另外就是打赏,这是最好的鼓励。
打赏的金额,弘毅会用于腾讯公益基金的日行一善,以及朋友圈需要大病众筹的朋友。力量虽小,也是一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