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清明踏青?祭祖?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山西胡杨

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出嫁了的女儿就不能去祖坟祭祖,清明不行,十月初一也不行,平常更不行。

只有新坟才可以去,但只可以三年之内去上坟。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第一次进祖坟。

那时候悲痛欲绝,哪里晓得祖坟里都有些什么人。

至于那个先人的墓穴不合适了,根本不知道去观察。

后来两年,看着弟弟们给别人的墓穴也添添土,整理整理,我才知道上坟并不光是去烧点纸摆点贡品。

如今父亲已离开十几年了,我再也没有亲自去父亲的墓前祭奠过,只能把哀思寄予文字之间。

今天,又是一年清明时。

我领着两个闺女,跟着朋友回了她的老家,美其名曰去踏青。

去山头上看看风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吃吃农家饭。

窝在家里憋坏了,孩子们也想出去走走,人多的地方不敢去,回村里,是最好的选择。

地广人稀的,不怕相互传染。

一方水土一方人,朋友的家乡没有我们家乡那样的风俗。

相反,朋友的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让朋友一定去坟地里祭祖,不然,怕乡亲们笑话。

我们大人小孩一行六人,跟着朋友一起去了坟地,她们祖坟竟然在路边的地里。

任何人开车都能路过。

看着朋友和她姑姑一起去祭祖,简单地摆点贡品,没有念叨,也不添土,没有一丝悲伤,我心里忽然很羡慕。

为何呆在车上的我,一看到坟墓就会产生无尽的悲伤呢?是因为父亲太早离开?还是因为我不能去拜祭父亲?

她们因为可以随时上坟,所以就没有悲伤吗?

从坟地出来后,我们找了一片没有坟墓的耕地,在那里挖了很多蒜苗。

城里长大的孩子们都不认识蒜苗。

有关田地里的话题,她们都不懂,也好像没有多大的兴趣。

反而是我最兴奋。

看见山也亲,看见树也亲,看着地里的杂草也亲。

至于桃花杏花樱桃花,好像零零星星的,也吸引不了孩子们的兴致。

我的童年回忆几乎都离不开农村,离不开田地。

当我兴致勃勃地给她们讲的时候,却发现,兴奋的,依然还是我自己。

孩子们的童年,几乎都是补习班的回忆。

她们将来与大自然的接触,也一定没有多少吸引力。

至于村里人们笑话城里人“进门楼房,出门汽车,不走路,呼吸不上新鲜空气”,城里人真的很无语。

看着孩子们在地里扑腾了一小会儿,就累得蔫蔫的样子,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踏青,孩子们已经渐渐不知道了踏青的意义。

祭祖,孩子们更没有多少概念,因为她们根本不懂得生离死别是什么滋味。

她们只知道清明小长假,可以不上网课不写作业了。

悲哀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