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院】读《浮生六记》(1)
第一章·闺房记乐
来自李贺《天上谣》这是一篇看了想让人恋爱的文字。
突然想起前些天在给编导生上中外文学常识课的时候,讲到“闺怨诗”这一层,我对学生们说,古代写闺怨诗最好的往往都是男人,比如曹丕《燕歌行》里的“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又如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写得至情。当然,古代女子受文化教育程度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决定性因素,而另一方面,我认为那些心细如发的男子往往对女人的心思研究的更过彻底。
沈复的《浮生六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初一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他的作品《童趣》。半文言半白话,大家都能读的懂。童年充满乐趣的人长大了果然也可爱,他爱上一个人,就可以傲娇地对可以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母亲放言“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他思念一个人,竟思念到“风生月上”,自己则是“对景怀人,梦魂颠倒”。
我理想中的爱情除了恩爱,还一定要有趣。就像沈复和陈芸,两个人在一起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意思没话聊的话得多枯燥啊。但这一切对他俩而言根本都不是事儿,两个人没结婚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原来沈公子不喜欢吃甜食啊,陈芸似乎知道男票喜欢稀饭佐小菜,于是“暗牵余袖”拿出给亲爱的人准备的小零食,果然,沈复“欣然举箸”,然而表兄来袭,一直以来都端庄贤淑的陈小姐“急闭门”,但依旧架不住强壮的表哥。事后沈复孩子气爆发,“负气,挈老仆先归”。这一则小小的藏粥被表兄撞破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有趣的婚姻里氤氲着蜜糖一样的氛围,这大概是我们羡慕的原因吧。
沈复对细节的描写,很可以看得出他文字功底的深厚。思妻心切,在征得了先生的同意后,沈复登上回家的风帆,却觉得“一刻如年”。到家以后的场景更是令人心垂泪目,“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柳永的词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不过,后者是伤离别,而沈复和陈芸则是夫妻重逢,所以我们的感动有了团圆的结尾,在揪过心之后笑着给予着祝福。
沈复生在今天,一定会被许多拥趸称为“护妻狂魔”。天气炎热,自己居住的地方恰恰可以消暑,于是傲娇劲儿又上来了,男孩子最舍得放下面子去求的也就是自己的母亲了,于是我们看到“禀命吾母,携芸消夏于此”。知子莫过母,亲爱的老妈就这么把妻子带到自己的身边。天热,妻子也就不用费神于女红,但是不工作的时光也是充斥着温暖与甜蜜的,劳动人民的爱情是“你白天耕田,我为你下地送饭;你夜晚做衣,我帮你穿针引线”,而沈复和陈芸的格调就高了许多层,亲爱的妻子来了,那就“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吧。大胆猜一下沈复的心境吧:“偏不准你干活,专心休息,要么陪我看书陪我读诗。我喜欢学习,更喜欢你”。
无由地就想到了电影《黄金时代》的影评里有这么一句话:
“白天,他们开沙龙,办读书会,晚上在大街上手挽着手一起散步、唱歌、商量着如何救国救民。
这大概是当下所有文艺青年梦寐以求的生活”。
沈复和陈芸,大概也是许许多多文艺青年梦寐以求的生活了吧。聊天都是诗,讲话就是爱,多好。爱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二人的开始就迈到了第二步,沈复是爱上了陈芸的才情,在闺怨诗都要由男人书写的古代中国,陈芸如同浅浅河塘里倾情绽放的一朵荷花,而且是洒脱的荷花。她爱李白,在她的心里,“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他们聊格律严谨的杜工部,聊乐天知命的白居易,聊《诗经》《楚辞》,却始终绕不过彼此心底深深的爱恋,于是就聊到了送给虐惨古今中外无数文艺狗的卓文君,以及司马相如。
好吧,你们赢了。
《闺房记乐》让人读了温暖,读了治愈。从小到大接触的文学作品里,我们历经了太多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一如赵明诚和李清照、陆游和唐婉、纳兰性德和卢氏,以至于我们读到的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是“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的悲怆,是“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的落寞。它们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知不觉眼泪就落了,而沈复和陈芸的故事,让我们读着读着,嘴角就莫名其妙地微微上扬了。
多好的一双人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