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行善事,得善果
自古以来,人,永远争不过天;恶,永远赢不了善。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果,恶有恶终。人不可能每天行善,但一定要做个好人,有颗善心,心存善念,为已积德。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留给子孙的家训,以毕生学识、经历与感悟为根基,谆谆讲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人事心劝人向善,谋求磊落的生活。他追求富贵的方法是清净自己的心性以及在行动上持续不断的行善。
只做好事,莫问前程,心安就好。
世间享大富的人,一定是配得上千金财产的人;世间享百金财产的人,一定是配得上百金财产的人,饿死的人一定有饿死的原因,上天对待一切,从根本上说是公平的、顺应自然的因果规律,不会有丝毫的错失。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
命运可以通过修行改变,透过什么修行改变呢?透过持续不断地做好事来改变,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修炼成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思想、品德和能力。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自己命运自己掌握的人生态度。
扭转命运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宽容,一定要和气慈爱,一定要保养精神,透过修行让自己心念和行为合乎义理,我们就可以超越命数,自己决定命运。
遇流浪的小动物,有食施食,无食亦不伤害。在支付宝养小鸡捐蛋,在蚂蚁森林种树。力所能及的善举靠平时自己日积月累。
善良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远见
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要保持谦卑,要常作落寞之想;即使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多多想到艰难险阻;即使丰衣足食的时候,也要想到忍饥挨饿;即使人家对自己很好,也要想自己有什么值得人家善待的;即使家道兴隆的时候,也要居安思危;即使已经很有学问了,还是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其实远远不够。
从远的方面讲,要想着如何弘扬祖先的美好德行;近的方面,要想着如何妥善弥补父母的过失。对上,要多想想如何报效国家;对下,要多想想如何造福家庭;对外,要多想想如何急人之难;对内,要多想想如何防止自己心生邪念做坏事。
善良要有锋芒,积善要有方法
善良有真假、有曲直、有阴阳、有对错、有正偏、有浮夸充实、有大小、有难易。都应仔细辨别,推究做善事的道理。
什么是真假?
有利于别人的那么骂人打人也是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礼敬别人也未必是善。出于公心就是真善,出于私心就是伪善。
什么是端曲?
圣人与俗人的看法和见解完全不同。纯然的救世之心,纯然是爱人之心,纯然是尊敬他人的心,就是端,一丝一毫的媚俗之心、嫉愤之心、玩世之心就是曲。
什么是阴阳?
做好事别人知道就是积阳德,会享受世间的名声、名利,是一种福报;做好事别人不知道就是积阴德,会得到上天的回报。名不副实的会有意想不到的灾难,而没有过错却背负恶名的,子孙往往飞黄腾达。阴阳之间平衡实在太微秒了。
什么为是非?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从别国诸候俘虏过去做臣妾的女子赎回来,却不接受该有的奖励,孔子认为不对,圣贤做什么事是为了改变不良风俗而对老百姓产生教化作用,如果领了资金就被认为不清廉,那谁还愿意向诸候赎人呢?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人作为答谢送了一头牛给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很高兴,从此以后,会有更多人愿意下水救人的。
世俗的看法,子贡不要赏金的行为很高尚,子路救了人接受酬谢有点庸俗。但圣人看出他的善事有弊端,不应该只看当前,还要看到长远,不只要看个人的得失,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其他还有好像不义、不合乎礼、不讲信用、不够慈爱,而实际上讲义、合礼、合乎信用、大爱的慈爱。
什么是偏正?
吕文懿辞掉宰相的职位,回家后因为纵容同乡酒后失态,第二年,这个人犯了死罪。吕文懿责怪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如果当时计较一下,追究他的小错,也许戒掉他的大错。
又有坏心却做了好事。有一年闹饥荒,官府不管穷人大白天抢夺富豪粮食,富豪把抢粮食的人抓起来羞辱、责罚,平息了抢粮风暴,没有造成很大的动乱。
什么是半满?
善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成就你的名声,恶不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造成杀身之祸。纣王积恶满而被失天下。某女子没什么钱时,拿出自己仅有的两文钱捐给寺庙,是为大善;后来,此女子进皇宫变富贵,捐几千两银子给寺庙,却只有一半的善。可见,积善功德大小,并不在于金钱数量的大小。
做事要能看到因果,做善事要善忘,不求报答。
什么是大小?
有善念是小善,有善果是大善。
什么是难易?
儒家先圣强调自我克制要从难以克制处下手。孔子论述“如何为仁”。江西舒先生拿出拿出两年的工资帮人偿还田赋,使一对夫妻不至于被拆散。邯郸张先生十年的积蓄,代人还赎金,还救了别人的妻儿。镇江的靳先生不忍心纳幼女为妾,将幼女送还。大富的人行善立德很容易,容易而不去做,那是自暴自弃;贫贱的人要行善修德是很难的,很难而去做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大概有十种方法: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种,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经十,爱惜物命。
与人为善,就是相互谦让并以身作则。不以己长掩他长,不以己善和人比较,不以己才为难别人。收敛才智,虚怀若谷,包涵掩盖别人过失,给人以改过机会,学习他人长处,记录别人善行,放下成见,为他人赞叹宣传。在平时生活里,一言一行,都不为自己的私利起念,全是为社会树立典范。这就是天下为公的气度。
爱敬存心,就是君子存养的敬人爱人的心。无论高低贵践,无论智慧愚昧,无论贤能不肖,不管有多千差万别,人类是整体,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能够和众人的心相通,就是和圣贤的心相通。圣贤的志向就是想要世上的人能够各自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各得其所。我们敬爱世间的人,并且使他们安稳。
谦虚也是善心
谦虚,并不花费你的钱,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呢?
《周易》说,天道的规律,盈满了亏损,谦虚了增益。寒士发达一定显示谦虚光芒
人做到温和恭敬、诚恳忠实、不为人先。在受到侮辱、诽谤也不开口辩解,天地鬼神也要保护他,必定飞黄腾达。
谦和庄重,心平气和,淡然面对心直口快之人,一定有上天护佑。
谦虚使人进步,虚怀若谷、温和包容、温良恭敬的智慧开启,浮躁的人变沉稳,放肆的人变内敛。
多做善事、广积阴德,善事和阴德都由人的内心决定的。谦虚也是善心,并不花费钱,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呢?
抬头三尺,定有神明。趋于吉祥还是避开凶险,全在于自己。
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才会被人神鬼眷顾。
谦虚的人受教要机会多,从而获益无穷,这实在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品质。
立定志向后,为人谦虚,给人方便,那么,有志于功名一定得功名有志于富贵必定得富贵。
只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和发自内心的喜欢,就一定会获得内心所求。
千百年来,人们最关心的两个切身的功利问题:一是如何保平安,一是如获得功名利禄。简单地合并成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了凡四训》显示了人们信仰体系里的另一个层面:通过自我修行创建良好的生活。
《了凡四训》的价值,在于把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与命理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了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
修行的人生,首先明确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细数十种善事都是行善;最后重要的是保持谦虚。
善行结善果,懂易学的孔先生算出袁了凡,53岁寿终正寝,命里无子。后经云谷禅师点化,心存敬畏,心无恶念,遇别人抵毁憎恨也能坦然接受。施食、放生、减赋、捐资。逆天改命,生了两个儿子,到74岁才寿终。一生大多数时间在自己家乡嘉善读书、写作、教育子女。广泛涉猎哲学、天文、农学、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写了二十多部书。可谓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