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布式架构的发展历史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Mrsunup

1.分布式架构的发展

1946 年情人节(2.14) ,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它的名字是:ENIAC; 这台计算机占地 170 平米、重达 30 吨,每秒可进行 5000 次加法运算。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意味着一个日新月异的 IT 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单台计算机的性能每年都在提升:从最早的 8位 CPU 到现在的 64 位 CPU;从早期的 MB 级内存到现在的GB 级别内存;从慢速的机械存储到现在的固态 SSD 硬盘存储

tips:冯诺依曼模型

image.png

ENIAC 之后,电子计算机便进入了 IBM 主导的大型机时代,IBM 大型机之父吉恩.阿姆达尔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计算机设计师之一。1964 年 4 月 7 日,在阿姆达尔的带领下,历时三年,耗费50 亿美元,第一台 IBM 大型机 SYSTEM/360 诞生。这使得 IBM 在20 实际 50~60 年代统治整个大型计算机工业,奠定了 IBM 计算机帝国的江山。

由于高可靠性和超强的计算能力,即便在 X86 和云计算飞速发展的情况下,IBM 的大型机依然牢牢占据着一定的高端市场份额,20 世纪 80 年代,在大型机霸主的时代,计算机架构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

2.分布式架构发展的里程碑

大型主机的出现。凭借着大型机超强的计算和 I/O 处理能力、稳定性、安全性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型机引领了计算机行业及商业计算领域的发展。而集中式的计算机系统架构也成为了主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架构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需求,比如说

阿里巴巴在 2009 年发起了一项"去 IOE"运动,IOE 指的是 IBM 小型机、Oracle 数据库、EMC 的高端存储
2009 年“去 IOE”战略透露,到 2013 年 5 月 17 日最后一台 IBM小型机在支付宝下线。

3.为什么要去 IOE?

阿里巴巴过去一直采用的是 Oracle 数据库,并利用小型机和高端存储设备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数据量和业务量呈爆发性增长,传统的集中式Oracle 数据库架构在扩展性方面遭遇瓶颈。传统的商业数据库软件(Oracle,DB2),多以集中式架构为主,这些传统数据库软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依靠大型高端设备来提供高处理能力和扩展性。集中式数据库的扩展性主要采用向上扩展(Scale up)的方式,通过增加 CPU,内存,磁盘等方式提高处理能力这种集中式数据库的架构,使得数据库成为了整个系统的瓶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海量数据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