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建安风骨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56026/095f7a2c27ba4eac.jpg)
文/四林青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以豪迈的气度、恰当的比喻、缜密的文笔,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多才多艺,在书法、音乐、围棋等领域都有相当造诣,在南征北战的戎马之际,他依然“文武并施、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广泛搜罗人才,对几乎失传的汉代音乐、歌舞进行整理,“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现存有二十余首乐府诗,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对起义军各怀私心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表达了他对战乱中百姓的关怀和同情,也展现了他作为杰出政治家想要救民于水火的胸怀和抱负。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所处的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三曹”和以孔融为代表的“七子”并世而出,竞向用优美辞藻创造新诗,开辟了五言诗的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的美学典范,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他的作品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旧体新用描写社会现实,在悲凉之中含有跌宕慷慨之气,为已经僵化了的四言诗注入了活力。曹操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创风气之先,还通过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一方面施展政治抱负南征北战,另一方面广泛搜罗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都先后依附曹操发展,其他的像女诗人蔡琰、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李坚等也先后悉聚曹操帐下,这些文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创造,推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受父亲影响,也是文采斐然,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他们同建安时期其他文人一道,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而同一时期的蜀国和吴国,文学成就上则是一片沉寂黯淡。
建安文学诞生在东汉末年动乱之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渴望在政治上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展现自我价值,同时又由于身处的动乱,对民众的生灵涂炭感到痛苦,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哀叹,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阮瑀、陈琳等人风格质朴,曹丕、王粲等人风格秀美,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建安时代诗人处在个人和时代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颇具慷慨悲凉特色,是中国文学史上特点鲜明、具有浓郁美学色彩的创作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