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思维篇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村庄的小伙子要离开村子去闯荡江湖,离别的时候,村长语重心长的跟他说,江湖险恶,有哪些门派,有哪些恶人,你一定不能招惹。遇事要忍,外面跟村里面不一样,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巴拉巴拉讲一通……。
![](https://img.haomeiwen.com/i2189687/fab88e1f97504e6e.png)
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嫌村长啰嗦,赶紧放主角出去拯救世界吧。但仔细一想,村长这样的啰嗦却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得让你知道你去的是哪一个江湖,你要对江湖有个大概的了解。其次你要转变你的思维,要学会忍,外面跟村子里面是不一样的,要知道人外有人。
打造个人品牌跟闯荡江湖一样,首先你得知道你去的是哪一个江湖,然后你要开始转变你的思维,不能局限于一处。闯荡江湖可以靠忍,那么建立个人品牌应该怎么转变思维呢?我们一起看一下互联思维的独孤九剑。
法则1:用户体验至上
用户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用户觉的好不好?方不方便?有没有收获?我们常说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但真正能做到的有有多少呢?
我在昨天写了篇PPT的文字玩法,其中有一个布尔运算,这个功能是PPT10版本以上才有,而且是需要设置才能显示出来的。我在写的时候就没发现,因为我用了好几年,总觉的大家都有。后来我问了几个朋友,问他们知不知道在哪里设置,几乎都没有人知道,于是我又把设置的步骤写了进去。
你看,我们固有的思维会限制我们的看法,我们对用户的理解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上的。可能你觉的不用说明的东西,他们并不了解,他们知道的,你以为他们不知道。
所以,就会出现自嗨文章,自嗨产品,自嗨功能。你可能会觉的,这个很实用嘛,这个操作很简单嘛,但是你要知道,你觉的不代表用户觉的。在建立个人品牌的时候,不是看你做了什么,而是看你让用户感受到了什么。
2.专注,少即是多
最近一段时间斜杠青年特别火,大家都想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多一个身份,多一个标签。但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会什么?有没有想好学什么,并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我在大学的时候明白一个道理:“每一样东西都有代价”,你想要的多,那么专注一件事的时间就少。或许你比别人知道的多,但在这信息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某个领域的大牛,你拿什么建立个人品牌呢?
你想成为斜杠青年,这很好,那么你愿意付出什么,下班和朋友聚会的时间?还是周末游玩的时间 ?那么精力呢,金钱呢?
谁不想多几个标签,但现实往往是你想要的越多,得到的越少。别跟我说你兴趣广泛,别跟我说你工作不喜欢。大熊老师有一句“喜不喜欢是爱好问题,能不能做好是能力问题”。
我玩了快三年的PPT,写了一些教程,也有了一些作品,直到现在我才敢说,自己是半个PPTer;我在简书写了2个多月,写了快10W字了,每次朋友问我,我都说写着玩,还不敢说自己在写作;别人问我工作的时候,我都说是敲代码的。你看我连猿人都没进化到。
想要做斜杠青年,先给自己贴一个标签,贴好贴牢。然后基于这一个标签再延伸出其他标签。少即是多,只有专注才有力量。
3.产品为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关注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从以前的流量为王,到后来的渠道为王。但随着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发生着改变。
比如,你要买一个手机,你在百度搜手机,他会给你一些列的手机,并提供价格和参数的对比。如果你想知道好不好用,还可以看它底下的评论,哪里做的好,哪里做得不好。信息的不对称正在被消除,产品本身和服务越来越被关注。
秋叶大叔说:“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管理你的个人品牌”,个人品牌也是一种产品,我们将这种产品卖给用户。有一种对待产品的精神我们称为“匠人精神”,他们做产品追求极致。为了实现目标狠逼自己,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超过用户的预期。
媒体人罗振宇的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在每天早上6点30,准时发送一段60秒的语音,为了保持在60秒,而且内容有精彩度,他每天都要录好多遍,这就是一种死磕自己的匠人精神。
做个极致的匠人,将产品做到极致。人只有对自己狠,才能对别人宽容。
我们来总结一下,建立个人品牌需要转变的几个思维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想建立个人品牌,那么,除了了解行业背景之外,你还有转变自己的思维。比如,以用户为中心,避免做自嗨产品,像一个产品经理一样对待你的品牌。
既然是独孤九剑,那必然还有其他6式,下次再讲。
END。
我是Bu偷腥的mao
纠结的程序猿,PPTer,白天是猿,晚上是虾
读完我的文章,如果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