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习第49天《乘马 第五》第16段
《管子》学习第49天《乘马 第五》第16段
原文阅读
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为,明日忘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右“失时”。
字词注释
[1]时:时令。处事:在此即“对做事的作用”的意思。精:宝贵,珍贵,无微不至。
[2]藏:留。舍:止,停留。
[3]为:劳动,生产。
[4]忘货:即“亡货”“无货”。没有财富。忘,通“亡”。
[5]往而不来:一去不返。
[6]右“失时”:此节释“上使民知时”。
译文参考
时令,对于农耕等各项事业来说是太宝贵了。不能把它收藏贮存起来,使之停留等待。所以说:今天不及时进行生产,明天就没有货物财富。过去的时光一旦消逝就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是“失时”。
核心内容解读
本段内容谈到“失时”,对应之前的“上使民知时”。一方面,强调了农时对于农事非常重要,“今日不为,明日忘货”,错过了农时将会颗粒无收。对于上位者而言,经济决策的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强调了时间宝贵还在于其无法收藏积累和不可逆性,“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逝去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善于因时而动,因势主为,被《管子》奉为高超的管理艺术。后文中多次强调要“因”“乘”时势而对经济有所“御”“调”,《国蓄》篇直言:“乘四时之朝夕,御之以轻重之准。”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中国最早期的农耕社会何时出现
在公元前8000年,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珠江流域的先民们,几乎是同时开启了农耕文化。当时,黄河流域的人们开始种植小米、麻和白菜,而南方的先民们则开始种植水稻,驯化水牛。从大约公元前7000年开始,中国各个地方的农业社会逐渐开始繁荣。
不过,虽然中国南方农耕开始的时间并不晚于北方,但是后来南方的农业发展却要慢得多。其中的原因我们至今无法得知。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在没有金属工具,牲畜也没有被广泛用于农耕的年代,在南方粘土地上耕种的难度大,收成低,发展慢。相比之下,在黄河流域的松软的黄土地上耕种就要容易得多。
于是,到了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北方的农耕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南方了。因此,虽然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是南是北这个问题,学界一直有争议,但是主流的历史学家依旧认为它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
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大规模城市和冶金作坊,出现在今天河南洛阳的二里头村。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那里成为了全世界探索中华早期文明的研究对象。根据对当地的考古挖掘和年代鉴定,二里头文化大概始于公元前19世纪。至于二里头是否就是历史记载中夏王朝的国都,今天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而我们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二里头文化确实具备了早期文明的两个特征,也就是城市的出现和冶金业的开始。此外,从二里头城市的布局来看,当时已经有了王城和王宫,复杂的社会结构应该已经形成。
可惜的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我们今天对二里头文化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不过,在二里头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一些刻在陶片上的符号,它们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参考资料
《44|东亚文明:最早的农耕社会何时出现》,《吴军来信 世界文明史》,得到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