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认识生活中的不理性行为 - 草稿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冬焱说
图片来自网络

读《怪诞行为学》,让我看到自己身上那些无意识的怪诞行为,更意识到在过去的生活中被商家销售策略诱惑的可笑。

过去一直认为开源渠道就像现金积累一样多多益善,最后却被这些沟壑纵横的管道所束缚住,迷乱了自己。

每天外面数以亿计的信息扑面而来,而人的脑容量始终是有限,精力也不允许你全盘接受,所以追求完美不可。

正如写作一样,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当然也没有什么经历是一定要尝试完,走马观花的人生注定会充满太多遗憾。

认识外面的世界从认识自己的脆弱、承认自己的脆弱开始。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审视现在的生活和行为,质疑自己一再重复的生活轨迹,成为一个理性的社会人。

这或许是这本书让我明白的意义,但这本书告诉我的不仅仅是这些。

        01. 免费的代价

我们生活中或多少有着这样的行为:一鼓作气买了许多商家促销的商品,到最后却发现抢到的这些东西却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或者不适合我们的东西。

免费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引诱你在它和另外一个商品之间挣扎。对于真正需要的东西,却因为自己买了这些没有必要的东西, 而让自己没有再多的余钱去付账,或者是让自己的开支远远超出自己的预算,最终钱也没少花,该买的东西却没有买到。

人类本能的惧怕损失,免费的东西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我们自然选择这种免费的东西,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从而让免费像地心引力一样诱导我们做出很多不理性的决策。

对时间而言,我们在某一件事上的时间说到底是以另一件事上转移过来的,免费的东西,有时往往是最贵的。

很多人宁愿花费几个小时在网上百度那些免费的东西,结果时间往往是浪费了,却收效甚微。

而有的人却宁愿选择花几百块钱去买浓缩别人智慧与经验的课程,虽然贵一些,但里面的思考与总结,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那些免费的东西,通常会让你的时间利用变得非常低效,看似节省了成本,实际是最大化地浪费了时间,最后成了最“贵”的东西。

      02 全力以赴又如何?

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写了一本书——《逃避自由》。他说,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令人眼花缭乱。这在今天的社会里表现得更明显。

有时候我们太拘泥于“体验”本身,要把生活各种精彩都过一遍,让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一些;

我们更倾向于给自己留后路,倾向于保留多个选择的权利。这份工作看起来更有意思,但是那个工作的工资更高;投资这个收益很高,但风险却很大,买银行理财,很安全,却嫌弃收益率低,时不时的我们便会陷入这样的纠结与矛盾之中。

我们总是拼命去抓住身边各种各样的东西,尽力去体验,让自己从不同的选择中获益,然而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不可能同时出现,很多时候我们反倒是被弄的心力交瘁。

有选择是一件好事,关键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取舍,分出主次轻重,“果断关上该关的门”,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集中去做一件事情。

不做无谓的精力消耗,不过纠结的人生,不成为一个纠结的人。

    03、钱不是最重要的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中说了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一所幼儿园为了减少家长迟来接孩子的现象,设置了罚款。但是罚款推出后,迟到的家长反倒增多了。

因为没有罚款的时候,家长会因为迟到愧疚而逼迫自己按时来接孩子。罚款一旦推出后,家长反倒更心安理得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交了钱。

我们的生活一直被这两个规范所制约、规范着。 一个是社会规范,即以道德为标准的社会运作方式,另一个是市场规范,则以市场经济为标准的社会运作方式。

比如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绝不仅存在类似于雇佣工作,按月付薪的简单市场规范关系。工作中,多一些员工关爱,多些人文关怀,虽然有些投入,但是员工因此卖力工作创造的价值,远远比这些投入要大得多,这也会让员工更加忠诚,从而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非理性行为,认识复盘自己的决策过程,减少一些冲动决策,做生活中明智的人,成为生活中的理性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