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的三教合一

2019-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铂涵

引子:历史遗存下来的图像客观直白的讲述着历史蕴含民众理念,以昭化寺为例解读。

一:待解决问题

昭化寺的地理位置:三省交界地区(内蒙、山西、河北)为何出现高水准的壁画?

宗教壁画的属性,到底是艺术品还是为解决问题而出现的作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合一的走向?

二.天地人的宗教归宿缘由

元明时代的人相信,宇宙由三股力量或者说是三个世界构成。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们在天地之间。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但离人世太远,只有皇帝,即天子,能够直接向这一令人敬畏的力量祷告。然而,天也是一个由各种神明主管的世界,道士、佛僧、乃至凡人都可以向他们祈祷。观音,护佑妇孺,是佛教供奉的菩萨之一。天之下是地,地上是人的居所,也是灶神、门神等下界小神以及混迹人间的各种鬼灵精怪的居所。对于祖先亡灵的日常祭祀不可偏废,否则它们一旦发现自己被忽视,子孙变会遭殃。不过,地并不只是人类于其上耕作或深挖的表面。地下深处还有地狱,那是一座炼狱,死去的人被送到那里,用27个月的时间洗尽自己生前的罪孽,阎王等掌管地域的十王才会放他们转世投胎。

在天与地上下作用的空间内,生活着许许多多的人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发展出了三套不同的信仰、制度和礼拜方式来应对困境,或者更准确地说,设法过一种好的生活。这三套信仰体系即儒释道三教。道教崇拜老子,用符箓、咒语、药石等自然主义技术帮助人们适应周遭世界的物质条件。佛教为人们脱离各种产生困难的羁绊,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思想和制度宝库。它也是一种应对死亡应对苦难的宗教,生者需辅助死者走过地域的旅程,而佛教的僧侣和寺庙提供仪式服务帮助生者完成这一使命。

儒教,是由孔子的学说生发出来的一套松散的教义,它提供的是一条不同的道路。儒家认为向善之路,并不在求神拜佛,而是要通过道德训练和努力,建议与他人的人伦关系。宋代的儒家更进一步签到“道学”,我们今天称之为“新儒学”。三教满足了老百姓的全部要求。

蒙古人入侵中原后,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比过去远为复杂的宗教格局,蒙古人的宗教取向,一言以蔽之,这使他们对各种神明保持足够的敬畏,所以对任何声称拥有秘传知识的神职人员都显示出足够的尊重。  (内蒙人对佛教的认可)

三.三教融合,中国具有强大的融合能力

所谓三教,并不是三个独立的宗教类型,而是一个合一的体系。来自三种不同总价传统的不同教派信徒,仍然为了获得国家的承认和偏爱而互相争斗;但是没有任何宗教派别成见的人,则以一种折中甚至无所不可的心态游走在各种传统之间。

三教合一的思想:即认为中国的三大信仰传统只是同物异名。而合乎道德地思考和行动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三教实为一体,这两种思想可能与宋以后社会的分崩离析,以及人们对统一的深层向往有关。我们中国人有强大的融合能力,能够将各种总价融合在一起,认为各教在根本是一体的观念。

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宗教如何运作于现实生活中,如何运作的?

儒释道是理解同一现实的三种不同方式。14世纪的思想家陶宗仪尝试搭建三教合一的概念框架,促使其相互调和。他在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首刻的笔记《缀耕录》中生动阐释了自己对三教合一的理解。他在书末绘制了三个图形,依次对应儒释道以及各教八大原则间的关系,以此展示其合一的本性。这一做法的目的显然在于指出,三家在表面上有各种不同之处,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宋,清明上河图上已经完美呈现三教合一的理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