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不过是成功者的谦辞
当大多数成功者在镁光灯下叙说自己的成功路上的种种事迹时,“幸运”一词都会频频出现。不排除命运中真的会有幸运发生,但更多时候,这个词都是他们谦虚品质的体现。
这两天看到小丰发的朋友圈,她和丈夫共同创业的公司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周边的一些名气不错的学校来考察,想要合作办学,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小的成功。
创业前她和丈夫都在公立学校任职,经济来源稳定,福利待遇好,两人却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离开公立学校的岗位,开始自主创业。痴迷于汉字的丈夫带着小丰走向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俩人在工商局注册了一家书法培训学校,像燕子衔泥一样把公司一点点的建立到今天的模样。不仅有学校主动来谈合作,家长们对他们评价也不错,分校开了四五家,加盟校也有十多家,寒暑假学员爆满。
能走到今天的佳境,小丰说那是自己与丈夫的幸运,有家长的信任,有恩师的指导,有团队的合作,才能有公司今天的样子。对于创业前期的艰苦,小丰也只是在闲聊时偶尔说起,资金运转不周时的头疼,定位不准时的迷茫,在大街上亲自派发单页时的辛苦,通宵熬夜研发教材时的劳累,精心经营的不易,这些她都深有体会,但是着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们创业成功了。
创业的人很多,失败的也不少。人们往往看到成功者在终点手捧鲜花,却不曾想过他们为了终点的鲜花要面对什么,要付出什么。
阿文和我是同一个系的学生,大一时还不曾听闻他,到了大二经常从老师的嘴里听到他的名字。有一段时间曾和他一起学习,我终于知道为何这个另一专业的学生会成为我们的榜样。论知识他比我们技高一筹,论学习态度他比我们要端正。那个学期他破例被我们的专业老师选为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赛前培训期间他不是被培训的那个,反而有点助教的味道。他和队友不负众望的和拿下了省赛第一名,后来在国赛上也斩获了一等奖。之后,学校还特地为他们拉了庆贺横幅,被老师拿做样板的频率鼓也越来越高,还没到大三就有公司抛来橄榄枝,点名要他。
那时我们都是羡慕他的,羡慕他为何如此幸运,羡慕他可以成为我们当时理想的样子。
可给阿文贴上一个幸运的标签太过牵强,与他更配的应该是“努力”的标签。阿文之所以能成为“成功”的学生,是因为当我们寒假在家无聊的长膘时,他却一边在考驾照,一边自学安卓编程;当我们在学校睡觉打游戏时,他却在自学其他课程;当我们下课与老师明天见时,他可能还在给老师帮忙,也可以是老师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我们只是在打发时间,而他是真正的在利用时间。他是老师口中名副其实的“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的人”,同样的时间里,我们失去的便是他得到的。
那时我常常在想,学校里安静的环境并不多,能在宿舍坚持努力自学的人,他得有多努力的心和多强的定力啊!正是这样一份努力与定力,让他获得了更多知识,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前些日子,微博上数万粉丝为胡歌送出生日祝福,这是他的第35个生日。他光芒万丈却不骄躁,他腹有诗书却不卖弄,可温文尔雅,也可朝气蓬勃,是优雅的绅士,也是邻家大哥哥。上至老奶奶,下至小女孩都能被他所俘获。
能俘获这么多人的喜欢,还跨越了那么长的年龄段,光靠颜值恐怕不够吧。
刚认识胡歌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当时并没有完整的看过《仙剑》,也不知道那个饰演李逍遥的人叫什么,只是觉得那个男生长得清秀帅气,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小鲜肉”。那时的我不会想到在以后会渐渐的喜欢上了他,也不会想到10年后的他凭借一个体弱多病的梅长苏登上各大领奖台。
他说梅长苏就是另一个自己,用十年时间破茧成蝶。领奖台上的他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可那些荣誉与光环都是他一点点的累积而来。
24岁那年的那场车祸,他侥幸捡回一条命,却毁了容。面容的变化曾让他一度自卑,甚至有退出演艺圈的想法。在经历过肉身的痛楚与精神的挣扎后,他终于鼓起勇气重回大众视线,演电视剧,演电影,演话剧,当制作人,从景天到梅长苏到明台,从《辛亥革命》到《如梦之梦》,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终于从奶油小生转型成实力演技派。这不是幸运就能得来的,而是不断付出得来的回报。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能得到幸运的眷顾,可通往成功的路充满了挑战与崎岖,光凭幸运就想到达成功的终点很不现实,毕竟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的不多,唯有努力与付出,才能得到成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