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姐的新机器
很久没有写萍姐的故事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事情来写。或者,是我不会写作无法用萍姐琐碎的日常生活刻画出萍姐那鲜活的面孔。
萍姐在贫困的彝村,生活一直很艰辛。表面上一年的收入十多万,可是真正到她手里的可能也就几万块钱。而这几万块钱,只能维持家庭生活的开支。
前年,她问过我如何改变现状。我告诉她只要开源节流,就能突破这种经济死循环。开源,是希望她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作出相应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调整经济生产。
节流,是针对萍姐冲动消费制定的。有时候,她也对我们抱怨过自己买了一堆没有什么用的东西。或者,有些东西是重复买!理性消费,是很难在短期内形成的习惯。
只有两种极端的消费习惯,至少我认为农村人只有这两种。第一种是有了钱就放开手脚消费到没钱为止,如果没有什么顾虑的话。这些顾虑,就像是看不见的绳子,束缚着冲动的人。这些人的观念是:钱是挣来花的,今日花了明日挣。
第二种人,农村中很常见。能不消费尽量不消费,什么东西都是便宜货。这种人扣扣搜搜的,提及到钱的事情可以考虑许久。这种人的观念是:钱是节省出来的,所以能省就省,该占便宜的时候尽量多占。只有理性消费观念的人,才不会有第一种人的经济危机,第二种人的经济或缺。
萍姐思考良久以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做芭蕉芋粉、红薯粉!
那是以前的味道,现在可没有人做了。以前,是物质困难拿来充饥。莫说是做成芭蕉芋粉,就是随便清洗一下切成数段也吃了下去。但凡遇到一个灾年,芭蕉芋都有可能面临绝种的问题。
现在生活好了,多数人的饮食观念在慢慢地改变了,再也不会大鱼大肉倾向于药膳之类的养生食品。所以,萍姐决定做这个芭蕉芋粉卖。
按照传统的手工肯定不行,做不出多少粉。只有买一个机械回来,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可是,买什么机械好呢?她在直播间里问了很多粉丝,买了一个养猪用的青饲料切碎机。
光有机器可不行,还得有缸啊桶啊盆之类的东西,萍姐每次去集市总是今天带几个盆明天带一个缸回来。
不辞辛苦地把这些器具给准备好了,挖来芭蕉芋头开始用大家说的“猪食机”开始把洗好的芭蕉芋切了,然后在放在盆子里用水捞。
过了几日,萍姐发现这种简单的机械根本就不是理想的机械。费时、费水、费力,三费萍姐一个人无法承受。
尤其是浪费水,在缺水的村子里那就是一件头疼的大事。有时候,拿着钱也未必能买到水。5块钱一方的水,萍姐用了几天心疼急了。
值得庆幸的是,她的芭蕉芋粉做出来马上就被食客们抢购一空。有些餐饮店的老板,都想提前预订芭蕉芋粉。萍姐又在直播间诉苦,希望粉丝们再支一招。
很多热心的粉丝,建议萍姐网购一台淀粉分离机。可是,面对客户的催货萍姐只能去市里的机械实体店先转一转。如果买不到了,到时候再说。
萍姐到了市里,开车到处问。就这样浪费了一天的时间,几乎跑遍了所有的机械店,才在一家机械店里找到一台。
老板带萍姐去仓库里看,要价也和网上的一样。望着分离机上的灰尘,萍姐想砍上一刀。这老板肯定也是脑子发热,进来这么一个本地人不买的玩意儿。见萍姐砍价,老板适当地让了一点。还没有达到萍姐的预期,萍姐一冲动就上车了。
开到了半路,萍姐想了想又重新掉头回来。人家是不可能亏本卖了的,亏本的生意谁都不愿意干不是?
萍姐的小车,无论老板和她怎么捣鼓也塞不进去后备箱或者放后排。这机械,可不像上次那个破“猪食机”说拉走就拉走了。
“要不要帮你叫辆小货车送一下?”老板问道。
谁不知道叫个车,她那里的路不好走,弄不好司机半路把淀粉分离机卸了下来跑路,或者半道上讹钱。钱的问题不是问题,就是怕出一点钱以外的事。犯难之际,在她们村子里种地的张总放下车窗玻璃,和萍姐打招呼了。
“张总,你来得正好,帮我带一个机器。”萍姐说道。
“你又买什么机器了?在哪里?”张总说道。
“就在这里,你先熄火。”
“那个……不用了,老板。请帮我把这机器抬到这个皮卡车上。”萍姐对老板说道。
到村子里,张总又让两个小伙子把这淀粉分离机搬到萍姐家里。萍姐的心头大事,总算是解决了。
有了这个机器,萍姐没用多久就把地里的芭蕉芋全部处理了。明年,她会扩大芭蕉芋种植面积,争取满足她的所有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