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来了

2020-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花花一岁了

最近的热点特别多,美国的骚乱、摆摊的热议。因为疫情相对缓和,大家都开始各种娱乐起来。“两会”也在简短隆重之中胜利闭幕,各种新理论、新政策、新法律相继公布。作为普通民众,我想最应该了解和深入学习的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共分七编、1260条,关乎14亿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我想问一句:即将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我们准备好了吗?

有时大家还会比较关心违法犯罪的底线,但对于民事关系,大多是我们概念里道德范畴的问题。很少有人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因为之前各种民事关系涉及的法律单行本比较多,作为普通大众,很难去把原文和司法解释通读一遍,更无法全面的接触案例。对于很多法律关系的处理,我们都比较被动甚至一片空白。打民事官司有时周期长且社会效果差,无法有效保护被侵害人的权益,更多群众是没钱打官司,甚至不知道哪些摩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有时反而酿成一些不必要的悲剧。我本身是执法者中的一员,日常接触主要是刑事案件,很多民事纠纷我也是一头雾水。今年5月28日颁布的民法典,绝对是以后大家规范自身民事行为保护合法民事权益的根基。

近期遇到的一些头疼民事关系:

1.垃圾分类后,总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扔垃圾。只要没被抓个现行,早中晚都能偷偷丢垃圾。弄得我好想在家门口装个监控,因为我确定一定是我家楼上的住户做的。我们这个单元被社区的志愿者、城管、公安等都重点辅导过,整整一周过去了,我仍然能发现一楼原来有垃圾桶的位置被随意丢着吃剩的打包盒等饭后垃圾。保安小哥也说,社区服务的相关人员都认为我们这个单元的素质最差,因为还有住户往楼下丢饮料瓶一类的东西……我~哪怕去年已经开始主动自我分类垃圾了,也抵不住相邻住户的不文明甚至不道德的行为。我认为可以重罚甚至与个人信用挂钩,保护环境是利己利后代的千秋大业,只图省事的某些邻居:你想被别人灵魂拷问么?你是什么垃圾?!

2.楼上住户卫生间漏水,把我家的石膏顶渗透了,撬开过后请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查看,竟然在下水管里有两把牙刷和各种污垢,但邻居却各种装傻和狡辩,丝毫没有要重新做防水或者赔我损失的态度。加之前两年楼上一直各种噪音,深夜直播唱歌、半夜夫妻打架、小孩乱扔东西……我不止一次让物业深夜去敲门提醒他们,最后我实在觉得没有办法,就买了一个1500元的降噪耳机,我假装世界就清静了。难道遇到这种邻居就算我自己倒霉?!

3.“一带一盔”问题,保险带和头盔都是保命的,系保险带和骑电动车戴头盔是每个人对自己起码的负责。太多交通事故表明“一带一盔”的对于生命最大限度的保护,但嫌麻烦和侥幸心理让后排乘坐人员和电动车主都做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选择。我一直对父母说:坐在后排更应该系安全带,路上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复杂,多一点小心和谨慎才有多一点幸运。近期我也买了一辆电动车,特别关照店家头盔、牌照帮我配备到位,我个人绝不会因为天气热而让脑袋裸露在能够30码前进的非机动车上。

要学法信法更要守法用法,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不是为了显得高尚而粉饰自我,而是更踏实更幸福地享受生活。有些生活里看起来最无用的东西,才是我们可能付出很大代价的成长。作为一个社会人,不能眼中只有吃喝玩乐,抬起头好好规范一下自己的言行,同时要学会对侵权说“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