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结之“学习”反思
2020年,鼠年。我们盼金鼠、玉鼠、红鼠、灵鼠,但终究还是只老鼠。无论你喜欢还是厌恶,她都来过,也即将远去。又到盘点反思的时候了,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感悟是两个字:“学习”,三个关键词:疫情,网课,民法典。
一定赢疫情告诉我,不学习,判断力会降低
武汉爆发疫情,为大家知晓,大概在1月20日左右。我在饭桌上偶然听到后,就上网查询了武汉卫健委官方网站疫情通报:2019年12月31日首次披露“肺炎疫情”27例,2020年1月3日通报“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44例,11日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41例,到18日增为62例,对比03年非典时期初始一个月的疫情,传播快得多,心头一紧,感觉今年这个疫情要更严重一些。下午,赶到药店买口罩,KN95,20个,KN90,10个。这个时期,口罩在开始成为抢手货了,但基本都能买得着。看着大家把一次性口罩一百一百地买,我还有点不以为然。心想,只要能坚持一个月,依国家的产能,小小口罩,应该能供得上,不必抢购。
事实证明,自己对疫情严重程度、口罩紧缺程度都判断失误。比如,对口罩的数量,起初坚信生产这个小片片应该很容易,开足马力,想有尽有。等相关部门说全国日产量2000万只时,提升产能,也才1亿时,才发现不对。想囤点货,已经来不及了。求助远在英国的同学,弄了些FFP2,心里才踏实了。对口罩的质量,买哪种合适,开始没有认知。二月底,搜集资料,整理对比,才分清N系列(美标)、kN系列(中标)、FFP(欧标)、kF系列(韩标),才知道N95/KN95/FFP2与医用防护口罩的区别,才明白防护性能医用一次性<医用外科<N95/kN95/kF94/FFP2<医用防护。起初认为越贵越好,实际浪费不少。
造成失误的根源,在于信息获取的渠道不多,信息分析的方法不对,病毒知识的掌握不够,口罩常识的认知空白。疫情就象敌情,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敌情,从哪些渠道获取,采取什么方法分析判断,得出什么结论,采取什么措施,应该有理性的套路,而不仅仅是感性的认识,跟着感觉走,随着大流走。
由此反思,我们平常应该关注些什么信息?职场、小孩学习、健康、时事政治、影视、美食、八卦......应该有一个目标导向,不同的人有一个不同的范围,即使在此范围内,也应区分不同的关注度。信息获取的渠道有哪些?饭桌上、散步时、报刊杂志、网络电视、微信微博......这是一个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应该专注哪些渠道,有没有每天必读,每周必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信息源,而不是泛泛而看,雨露均沾,都不解渴。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以前基本都爆满,实际上常期看的也就十余个。信息鉴别的方法是什么?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还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其实,我们往往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长者、专家的作用凸显,但让人失望的是,砖多专少,只管正确,不论对错。王广发与张文宏的区别,并不在于医术的高低。
网事如疯停课不停学,网课学习的矛盾思考
突出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停航,停工,也停课,这让学校、家庭,老师、家长、学生都有点措手不及。1月29日(大年初五),教育部正式提出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2月10日(正月十六)各中小学正式展开网络课堂,近半学期的网课,有矛盾,有冲突,也有收获,值得思考。
放与管 自主与干预问题。随着3月16日全面复工,白天家长们都上班了,对小孩学习的管控力度急剧下降,学习的效果也会有些影响。要想让娃娃们有很强的自制力,自我时间管理,自我情绪控制,是不大现实的。贪玩,毕竟是他们的天性,没有一定约束的自觉,不是优点,而是缺陷,或者是假象。娃娃自主学习与家长适度干预,缺一不可。放,忌一放就乱,天马行空,管,忌一管就死,冲突不断。家长如何干预呢?哪些环节要强制,哪些环节要提醒,哪些环节要帮助,可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作息时间,比如作业标准,比如课前准备和课后收纳。看到朋友圈有些小孩的表现,让我惊叹,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小孩,背后一定站有一个懂得分寸拿捏的家长。娃娃们在学习,家长何尝不是呢。
独与众 一人学与大家闲问题。看到自己在忙,而别人都在耍,终归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电脑的上课声与电视的影剧声,书房的静寂与客厅的喧哗,学生的早睡早起与家长的晚睡晚起,在网课的前期,家长们尚未复工的时候矛盾尤为突出,极不协调。这不可避免,但应有所收敛。作息应该正常化,生活应该正常化,即使没什么事儿,也得找点事儿做,比如房间整理标准再高点,饭菜做得更精细点,再不济,抱本书看看,管他武侠还是言情,二三十年没动过的,再拿出来翻翻,再找找年青时的感觉。自我检讨的是,沉迷于玩手机,每天把公众号都翻遍了,静下心来少,没做好表率。倒不是什么都围着小孩学习转,但至少不做干扰源,比如家长电视要少看,非看不可声音尽量小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学习,不如众学习。其实,每堂课,我还真想和孩子坐在一起听一听,但他似乎不太愿意,只有作罢。
疏与堵 学习与游戏问题。大禹治水,重疏而不是堵。其实,疏与堵,重点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时机。大禹他爹不知道疏这个办法吗?我不这么看,应该是当时权衡之后选的一个他认为最好的办法而已,只是失败了。若不然,黄河现在是悬河,不就是千百年来采取堵的办法导致的吗?谁说它错了?疏的办法,应该是让黄河自己找路,形成新的河道,奔流而去,至少管千年。网络游戏,已是青少年一大公害,家长采取的办法,主要还是堵,控制上网时间,控制上网内容,控制手机使用。而网课学习,无疑给小孩们钻空子打游戏带来了便利,以前家长尚可通过设置密码的方式来控制,现在一天八小时,天天如此,如何控制呢?杜绝不可能,只能警告他不能泛滥,或者干脆规定一个可以玩游戏的时间,正大光明,不要偷偷摸摸。幸好,小孩对游戏瘾不大,每天Ipaid打开,下半个多小时象棋即可,或者容忍他把《荒野求生》看了一遍又一遍。一有打游戏苗头,及时警告,坚决扼杀,其实强制个一周,游戏也就没多大兴趣了,强制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通过小孩近半学期的网课,我自己的收获倒也蛮大,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的精细,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努力,看到了家长们服务的辛劳。这也引起我的反思,毛主席讲“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从这两三年的经历来看,确实是这样,不学习,不随时接收新的信息,不接触新的事物,不接交新的朋友,头脑就会迟钝,思维就会迟疑,行动就会迟缓。
念你没商量学习《民法典》,找回“初念”的感觉
2020年标志性事件,一是新冠疫情,二是《民法典》颁布,影响都将是深远的。《民法典》,影响的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适用,而且会涉及体系的、逻辑的思维方法。
找回了法律学习的感觉。回想十年前过司考,购三大本、《葵花》系列,买二手录音,买MP4,看书,刷题,听录音,不拿下誓不收兵。这十来年,知识已经渐渐淡忘,劲头已经渐渐远去。此次重新拾起来,找找初学时的感觉。
了解了一些学习平台。“无讼”学院,智元法律课堂,智拾网,法律名家讲堂,法大继续教育学院,B站等等,免费的尽量多瞧一瞧,付费的有选择看一看。智元的全,成体系,其他的散,多精品。
“认识”了一些民法牛人。老骥伏枥梁慧星,功德圆满王利明,风趣幽默、讲课较真的孙鹏,触类旁通、“爱挑毛病”的李宇,字正腔圆、一板一眼的常鹏翱,说一句留半截、说到一半爱转弯的孙若军,自信满满、言简意赅的李建伟。孙宪忠、王竹、王轶、王涌、谢鸿飞、于飞......试图弄明白他们分别师承何人?“派系”色彩,资料不全,未果。
见识了知识的力量。杨立新民法典新规实务要点精讲,听众达80余万人之多,他后续的一条一讲,售价399,哪怕只是80多万听众的零头来购,得变现多少?呵呵,杨教授估计是此次《民法典》教授过程中最大赢家,又是讲课,又是出书。
需要自我反思的是:听课未成体系,东听一点,西听一点,车上听一点,办公室听一点,白天听一点,睡觉前听一点,这几天听这个人讲,过几天听另外的人讲,今天听物权,明天听合同,比较零散。购课不太理智,一条一讲,两个版本,杨立新专讲,12名专家联合讲,购重了(低价购的录音),知识交待浅,时间耗费长,鸡肋。《合同编》购了孙鹏、李宇两人的,听了当然值,只不过,对于不从事法律职业的我而言,显得有点铺张浪费。学习还不深入,尽管以前有点点基础,但在这些专家面前,真是小学生。听课只看进度,不求效果,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固然是花太多乱了眼,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未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学了就是知了,浮于表面,沉不下去。成果意识淡漠,学本以致用,但自己纯粹作为爱好,未能结合工作、生活学,比如曾高度关注人防车位权属问题,但未能作深入研究。
即将过去的2020,鼠年,注定不凡,但全世界的人都想说:滚,你蛋。2021,牛,你来!
滚蛋 你来
--- 2020.12.30 于陈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