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书

《关系攻略》学习总结与心得

2018-05-07  本文已影响1888人  啊和666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学习熊老师的专栏将近一年了。这一年,我经历了从本科毕业到工作,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熊老师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信心让我能处理各种复杂的局面。伴随着第一季专栏的尾声,我想写一篇文章,一来是感谢一下熊老师和《关系攻略》团队,二来是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总结,梳理一下知识,三来是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关系攻略的魅力,今后能跟着熊老师一起进步,成长!

还记得去年的12月25号早晨,我打开微信罗胖60秒语音,罗胖说最近要上新一个专栏,这个人的目的是要把你教“坏”,媒体圈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有多厉害。接着第二天,关系攻略就上线了。看专栏的介绍,我很是激动,继而发出感慨“众里寻你千百度,你终于出现在得到上了”。当时我还是学生,手头不宽裕,于是众筹花了一块钱,每周在网盘更新着看熊老师的专栏。直到第一次熊老师和焦焦姐直播,我意识到专栏的留言功能,于是毫不犹豫地订阅了。

记得今年春节那天我听罗胖老师的罗辑思维,他当时说了一句话:“在新年一大早您就使用这个学习工具,您这样的人新的一年肯定过得差不了啊”。这像是一句自我实现的预言,慢慢地伴随着我这一年的成长,进步。

接下来我用关键词清单写一下我这一年学习《关系攻略》的总结和心得。

套路

从熊老师这里我才开始关注“套路”这个词。之前不明白,也不屑于去了解。在读到熊老师拆解的刘备“衣服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之前,我一直以为刘备就是这么个观念,就是把兄弟情看的比夫妻情重的,甚至有些时候还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原来这是刘备笼络人心用的套路。还有鲁迅先生拒绝人时说“告诉他,我不在”,原来这也是套路。这引发我回想并思考了身边的一些事,开启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发现其实身边很多人都在使用套路。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套路就是骗人的。我之前是个老实人,不会套路别人,甚至还认为套路人是不对的,因而在接受这个观念上有过很多纠结。但细想,自己因为这个性格真吃过不少哑巴亏(可能有人又要用“吃亏是福”来驳了,我觉得这四个字绝大多数情况下纯属放屁,忽悠人用的最多,或是失意人安慰自己的心灵鸡汤)。那我也想出了维护老实人内心自洽的应对之策,平时生活中我用这种套路是最多的。就是说一些对方无法证实的事来套路对方。比如说熊老师讲的“称病”,不喝酒攻略中的“造人计划”,吃头孢或抗生素了,甚至宗教信仰和器官病变。举一反三,平时我的生活中同事问到我的私密事,比如我下班后晚上在家干什么时,我就可以说看电视剧、睡觉、聊微信等,反正他们又没法知道我晚上真正在干什么。工作中遇到让自己时间精力受损的客户,比如下班后还要来办业务(我在国企),就可以套路对方“系统关闭了”,“机器坏了正在抢修中”等等。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不伤和气。

有些时候套路会被人识破,会让自己有一种骗别人的感觉,但我觉得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该用就要用。自己做人是要堂堂正正,但是碰见一些不懂事儿的人,或者小人,用套路可能是达到自己目的又不伤和气最好的方式了。就如熊老师所说,砸破别人精心准备的套路,那就是这个砸场子的人不懂事,而不是精心准备套路的人不懂事。聪明人更会明白我们使用套路的深意。

以上我分享给大家的是我学到并运用地最娴熟的套路。当然,熊老师还讲了很多种类的套路,在《关系攻略》专栏里都有哦~。

精神科

我在《关系攻略》的留言频率应该是很高的。刚开始订阅,有时一篇文章我能留言4次,熊老师也都能给我回复了。后来随着学习,自己“关系道行”的提高,有些事情自己就可以想办法解决,留言次数也慢慢减少了。之前因为我爸酗酒,家里没少发生麻烦事儿,我一遇事儿就想到给熊老师留言。熊老师对我最大的帮助之一就是让我了解到精神科可以治疗戒酒,这让我对近乎绝望的事儿产生了希望。家庭周边也有过一些酗酒者,但终究没有人找到过正确法子治疗,都是一些偏方,甚至歪门邪道。当然,我觉得我的行动力和对新观念的开放态度也必不可少。

之后我去我们省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问了大夫(精神科医院,患者不到现场他人无法挂号面见医生,我是千方百计通过一个热心的值班阿姨面见到大夫的),了解到我爸酗酒的患病程度,住院治疗方式,治疗费用和医保报销比例等。如果患者不愿意来,家属可以哄骗甚至强行绑了去,到了医院医生就有办法留住病人。了解完后有希望了,因为我爸的酗酒终于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治疗了,但是也很失望,因为治疗费用很高,而我当时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学生,还没能力支配和调动很多的金钱,父辈们肯定是不能接受花上钱还被送去精神科的。

又想到了熊老师,继续问他。熊老师给的缓和之计就是通过控制他的钱和跟附近店面打招呼不赊给他酒比较好,然后我好好工作挣钱,几个月后我起码有实力送他去治疗了。我碍于情面不知怎么和那些店主说,熊老师还一字一句的教给我要说的话。最终我行动了,也缓和了我爸酗酒的情况。

这件事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总归有希望,有做事的方向了。我能让这件坏事在我能力范围内最早地、损失程度最低地得到解决了。

和父母关系

        由上一件事引申到我和我父母的关系。我深感从小到大父母养我不易,这也 

是我一直以来态度上上进的一个原因。之前初中时听到过一个观念,总结后是这样的:“父母都是唯一的,妻子可以再娶,丈夫可以再嫁。”我观念上一直是把和父母的关系看得最重要的,如果没碰见熊老师,估计我现在还这样想。那次就这个问题问熊老师,算是被熊老师批评了吧,熊老师还专门列出这个问题放在了文章中解答(详见“为什么不要给人提免费的建议”末尾)。“一个家庭要发展,就要和配偶结盟、互相保护与照顾、处理财产和抚养后代,这些事都不是你和父母能做的,而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实是父母希望你做到的。如果有什么冲突,也应该紧密围绕“向前走”这个主题,而不是去做那种愚忠愚孝的儿子。”这是解答原文。由此我想起“婆媳发生矛盾,丈夫为什么要站在媳妇一边”那篇文章(也联想起文中所配的超级玛丽的有趣图片)。若站在父母那边,就是3vs1,胜负昭然若揭;若站在媳妇那边,那则是2vs2,两边实力均衡。3vs1的局面会让父母这边赢,但是紧随而来的可能是丈夫和媳妇不和,甚至影响到两人的婚姻关系,这也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

继承法里,所有第一继承人虽然财产是平分的,但排序是这样的:配偶,子女,父母。我想这样排序也必有它的道理。配偶才是陪伴我们生命中时间最长的人。

父母固然重要,我觉得成年前自己主要把学习成绩和身体搞好,成年后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富有,能照顾好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而不是要一直陪在父母身边,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凡事把父母利益放第一位这样。为了让父母早早抱孙子,自己不擦亮眼选配偶而是仓促结婚让父母满意;亦或婆媳有了矛盾站父母一边,这都是愚忠愚孝的典范。

望和大家共勉!

称赞

之前我很少称赞别人,一来是自己傲,觉得自己应该是世界的中心;二来是发现称赞别人他也不会给我积极的回应(我那时是照搬,没过脑子好好研究),大多时候反而是“哪有哪有”,“没那么厉害”,或者是一句“必须的”(之前我认为这是敷衍人的说烂了的套话),还觉得是拍马屁,说违心的话。但对我来说,哪怕别人顺口说我游戏网名起得有意思,我内心也是很高兴的。我的一个大学室友人际关系非常不错,我很羡慕,他就是经常称赞别人的,但我一直学不来。直到看到熊老师那篇“如何没羞没躁地称赞同事和领导”,讲称赞和拍马屁的区别,我才慢慢开窍了。

称赞是深思熟虑的一种行动,而拍马屁是顺口答音的吹捧。就像郭嘉称赞曹操,列举了曹操有10点胜过袁绍,这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也是非常高明的智慧。称赞需要下功夫研究人,观察人,这也是之前我不擅长这一点的重要原因吧。读了熊老师的文章和文章下的很多留言后,我也试着开始观察人,研究别人的长处。我观察发现一个人称赞另一个人的时候,另一个人有时虽然表态不明显,但他的微表情显露出他还是很高兴的,大多情况都是这样。这也让我更理解了为什么要多观察人的表情和动作,而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表情和动作才能反映出人真实的感受。熊老师的公众号有一篇文章写到:“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因为女人天生擅长捕捉情感,熊老师提点的饭局上安排一个亲近可靠的女性去观察别人实在是太妙的招数。

称赞方面开窍8个多月了吧,我谈谈我的收获。在校期间,我称赞同学们,确实是称赞的他们身上真实有的优点,他们会显得更高兴,更愿意引出更多他们的骄傲事迹,而我也很高兴,自己下功夫的观察有了效果,而且说的话也是发自内心,没有违心的感觉。细细观察,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优点,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和他们相处,自己的心态真的也会好很多。在职场上,我学着研究并在手机便签里记录领导和每个同事的优点,比如大领导人和蔼,性格好,为员工着想,喜怒不形于色,穿衣打扮和吃饭习惯特讲究;副领导巧舌如簧,聪明,能很快理解别人话的意思,通人情世故;A同事为人大方,善解人意,爱干净;B同事子女优秀等等。准备好这些素材,我尝试着在合适的场合把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称赞引出来,他们都会很高兴,也会让对方更喜欢自己。而我自己,也多了一件处理关系的好装备。

止损

这个话题有很多要谈的了。总之,学会以下这些让我省掉了不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更重要的事。

1不喝酒

因为我爸酗酒的缘故,我一直是很排斥酒的,虽然我酒量还凑合。之前的我很多时候我是带着不情愿的情绪去喝的,没收获啥,还违背了自己的心。从熊老师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不喝酒的攻略套路,还得到了强有力的观念支持。酒局文化本就是落后文化;只要自己不想喝,就可以不喝;想让所有人满意,是人际关系中的取死之道。但是,拒绝要用精心准备的套路,温柔,不伤和气。这样做不是为了什么道德上的高尚,而是为了自己切切实实的利益着想,为自己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免得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

2客气拒绝与伤害

大多数情况下,在拒绝别人甚至伤害别人利益时,对对方一定要客客气气。对方可能未必原谅自己,但好声好气地说,能让自己少很多麻烦。占口舌之利和办成事儿相比,办成事儿是更重要的。有这个观念驻扎在脑中,好多事儿就更能抓关键了,也为自己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情绪困扰。

3不要给人免费的建议

之前因为热心,在别人没像我求援的情况下帮过别人很多忙,也主动给别人提供过免费的建议。喜欢那种被人需要,指手画脚的感觉吧,但自己收获了什么呢?微乎其微,费力不讨好。大多数人都会对轻易得来的东西毫不珍惜。现在回想,那时自己的时间精力就那么不值钱吗?多为自己做些事该多好。

但是,我觉得这句话也要把握好度,不免费不一定非要给钱,欠人情、请客、帮我忙、给我出力、对我表达感激之情等都是可以的。衡量好自己建议的价值,不让对方觉得是轻易得来的,就可以了。

4内心自洽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让你留一线,不是鼓励你在道德上进步,而是提醒你在实力上要更谨慎。

不要觉得挑选朋友是自己势力,这不是势力,你尊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原则。

高自尊的人会照顾自己的心境,尊重自己的决定,永远、永远地跟自己站在一队。

生活方式上的随大流,是放弃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换取一些做事时候的方便,这是一种策略。

这几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指导者我的生活,使我在做决策时不纠结,能坚定不移。

学习

1言简意赅

我语文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学的不怎么样,在这方面信心一般吧。刚开始给熊老师留言,熊老师有时会回复,有时就不回复了。我琢磨其中的规律,加上熊老师在文章中说的“言简意赅,字数最好控制在200字以内”,知道为什么熊老师不回复我了。有时我的留言2000字都写不完,得留两次才能把事儿说完。那些留言真的有太多冗句。从此我在留言前会花时间打磨自己的每篇留言,言简意赅,只抓重点说,慢慢发现自己总结事儿、抓事儿关键的能力也慢慢变强了。那次帮一个学妹给吴军老师写留言,概括她的情况,她竟然说:“你之前是不学文的,思路和文笔都这么棒?”,那时我看到这句话真的是欣喜若狂,从来没人这么夸过我。

记得吴军老师在一次直播说过:“文章写得好,职场上容易被提拔。要写好文章,华丽的辞藻不是关键,能把事儿说明白才是关键”。就像答高中政治题,有人写的字再多,也不见得会拿高分;但有的人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要点都写上,就能拿到高分。慢慢地,我对之前特别头苦的写作也提起了很大的兴趣。今天的文章就是一个例子。

2 体制内

我是从熊老师这里了解到体制内这个词。而我现在就在体制内的国企工作。之前对体制内的事儿和做事规则知之甚少吧,我从熊老师的文章和留言区,加上自己的百度搜索获得了不少的谈资。熊老师推荐的体制内必读书本《邓小平文选》、《江泽民传》、《李鹏电力日记》、《朱镕基在上海》都买了,现在正在读《江泽民传》,在读的过程中时而刷新认知,时而发出感慨,伟人真不是一蹴而就的。既有工作中观察练手的机会,又有正确的思想和读物指导,真是幸哉,惬意!从没有对书本如此如饥似渴!

3 经典史书和小说

最近的电视剧《虎啸龙吟》和之前的《军师联盟》都很火,我也是从熊老师的专栏里知晓的。之前看《三国演义》电视剧,觉得诸葛亮是最牛的。但是和大学里最要好的兄弟聊过三国,他说其实曹操更厉害。当时我持开放态度接受了这个观点,但一直没解惑。直到看了《军师联盟》,我才慢慢明白曹操的厉害。加上熊老师的推荐,我对《三国志》也提起了很大的兴趣,买了《三国志》开始读。还有《教父》三部曲书本,《权力的游戏》电视剧,我都尽收囊中。现在,有空闲时间的时候不会觉得迷茫、没事儿干了,床头放着两摞书呢,感觉去读啊!经典电视剧没看完呢,趁现在空闲,赶紧看啊!

4 珍惜时间精力,强大自己

        在大学时还是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过,什么“学习再好不如会来事儿”,“专业学的再好,工作上能用到的很少,都是现学”等等。一直很迷茫。现在毕业了最后悔的事儿就是在大学有那么多时间的情况下没有好好读书。不过觉悟地也不晚,我才23岁嘛。

熊老师的文章里举过例子,吕蒙一共活了42岁,他32岁的时候开始读书,一两年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薛兆丰老师也讲过,犹太人为什么那么厉害呢?他们最重视学习。他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国家都被人占了,那投资什么呢?投资智力。他们作为难民跑到纽约,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哪怕这么辛苦,晚上他们也还是去听讲座。

我们现在有“得到”这么好的平台提供精炼可靠的知识,如果力求上进,为什么不抓紧时间精力开始学习呢?

再说说社交方面。这方面我很认可宁向东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的徐小平老师的一句话:“不以兄弟情谊维持共同利益,而是以共同利益来维系兄弟情义。”我觉得人与人相处,感情、人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强大,有价值。而对别人有价值、能给别人带来利益是维系与别人的长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与其花时间精力做无用的社交,不如花时间精力来武装自己,强大自己。这是我自己的思考。

   

信心

现在的我,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去处理各种复杂的局面。而这信心的根源,就是我这一年来所追随的熊老师和《关系攻略》。

真心感谢熊老师!很幸运自己能在22岁就碰见熊老师,能少走好多弯路,早早地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在自己遇到事儿时,还能有得力军师熊老师在背后帮自己参谋。我奉熊老师为我2017年的人生导师,也希望熊老师的关系户门派越来越旺,桃李满天下!

2017年12月30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