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颗幸福的种子
很多心理学爱好者一定看过奥兰朵。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现场示范中,一位学员说,她有了钱,但不愿意让人知道,她可以买很多奢侈品,但是外表还是很朴素,她故意不让别人看出来她是一个有钱人。奥兰朵老师停了一会儿问她:“是谁?你身边有什么人说过你不值得拥有,你的父亲或者你的母亲?”其实这个问题出来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然后这个学员说,她有一个姐姐,小时候只要有礼物,她的父母一定会说,“让姐姐先挑。”在后来的课程中,奥兰朵老师让她对着自己的小时候说:“你是第二个妹妹,但不是第二等人……”这个学员非常动情的哭了。我看到这里才明白,原来你的性格和气质,不光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也藏着你经历过的童年。
前几年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看丁墨的书。她的书,网上能找到的,我几乎全部看了个遍,有的还看了好几遍。墨大对犯罪心理的描写,帮我打开了心理学的一扇窗,我想,我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对心理学很有兴趣的。
今年,丁墨又有小说被搬上了荧幕,一部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荧屏CP主演的《假如蜗牛有爱情》,另一部是《美人为馅》。嗯,我一直追着看完《美人为馅》的三季,就跟小说更关注揭露七人团的真实面目,电视吸引我的也是这些天才少年如何步入杀人集团的往事回顾。我想,电视剧震撼到大家的,不只是爱情,刑警的忠诚,还有就是那些扭曲的心理。就像原著里写道的”“这一场悲歌般的人生,错的是我们。我只是无法再回头,也不想再回头。我们的人生或许有一个错误的开始。我们却已让它错误的结束。”
如果去看看这部剧的评论,你会发现,很多人对剧中的反派,有一种恨不起来的感觉。我不想在这里拿三观说事,我只是和一些评论有一些共鸣。我最有同感的评论是“如果我以后有孩子,一定让他们快乐地长大!”是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回顾那些镜头,那些缺爱,被孤立的孩子们,是在怎样的绝望和渴望里中了精神领袖的毒,成为了变态杀手。如果有人肯拉他们一把,他们一定不会成为精神的病态。
当然,生活中的很多不幸者,根本不会到这种极端的程度。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看看身边的人。那些因为原生家庭问题导致的成年后的婚姻不和,亲密关系障碍,多少都可以追根溯源到童年的记忆。
我恰巧有一个机会,看到了很多了人的故事,知道了他们的童年,以及如何深远地影响到了现在的生活。我在《开篇》中写道,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年的自我成长课程。嗯,参加这个课程的初衷,我想更多地自我认知。没想到,我的自我认知尚未开始,却在课程讨论群里,看到了好多别人的人生。
在说别人的故事之前,我想说说我身边的故事。有一个下午,我去洗脸。快到傍晚的时候,表妹来找我。但是我还需要她等很久,所以热情地邀请她也来洗脸,我买单。表妹爽快地答应了。可是我没想到的是,她还没开始洗,已经到了晚饭时间。我父母打电话说等我们回家吃饭,我便提议她下次再过来。可是表妹没有答应,她觉得事情很好解决,那就是,让他们自己先吃,我们洗完再回去。我自知是我先开口相邀,也不再坚持改期。电话里告诉父母不要等,心里却一直惴惴不安,父母怎么可能不等捏。快八点回家,父母果然未动碗筷。后来,我跟表妹说起这事,她非常动容,她说,我没想到他们不会先吃,我家里从来没有人等我吃饭。她说这个话的时候,我突然很想抱紧她。因为从小父母离异,没有得到过足够关心和爱的她,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我对别人的隐私不感兴趣。但我看到群里那些因为各种家庭矛盾学生时代离家出走直到现在也没有和父母和解,不想和家人一起坐下来吃饭的故事,还是感到深深的遗憾。就像很多心理学者把某些个案当成一些例子来说明某个问题,我想,这些故事,无一例外地想告诉我们,要想在成年后结出甜蜜的果子,必须在童年种下幸福的种子。
胡慎之老师说,孩子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就是他将来对待世界的方式。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愿它被温柔以待,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带来柔软且美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