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哲思

竹思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美梦依稀风烛残o灯火阑珊恋念牵

“春尽梅花看竹来。”每当此时,我的思绪忆起了在桂北的一个小山村看竹的情景。有一年,我下乡住在邓大伯家,这里满山遍野都是竹林,春风吹拂,竹林摇曳,像是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或高或矮,风姿各异。

邓大伯家屋前有一块空地,房前屋后,翠竹环绕。春雨霏霏时节,我目睹了如“雨后春笋”般的心境。清晨,只看到空地上有几处泥土悄悄松动,第二日尖尖的竹笋就突然破土而出,不几日一支支茁壮的新竹,拔地而起,高高地向上伸挺,我仿佛听到新竹拔节生长的声音。细看那层层的竹节处,脱了笋衣的竹,青翠欲滴,不由你不感到一股强劲的活力。虽过数年,记忆仍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古往今来,颂竹子的诗词不少。自《诗经》唱出“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以来,国人对竹特别青睐。可谓爱竹葱翠,爱竹清幽,爱竹高节,甚是敬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喜好竹子的心态,更使国人“见竹如见公”“一节不肯曲”,令人刻骨铭心。还有那“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这是董必武同志的赞美竹诗句。诗人描绘了竹子四季葱绿的英姿和傲霜斗雪的精神,使人受到鼓舞。只要我们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待工作和生活,就会实现人生的梦想。

以竹比喻,深含寓意的诗词不少。清代画竹大师、诗人郑板桥写竹耐人寻味。“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此诗引申隐喻,升华拟人,充满人生哲理,给人启迪。我们的事业正是如此,有了这种精神,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能不断推向前进,登上新台阶,实现中国梦。

关于竹,还有不少优美的神话故事。据说,黄帝曾命令一个叫伶伦的定音律。伶伦就从大夏之西、昆仑山麓取来竹子,断面节间,长六寸九分吹之,恰是黄钟宫调。从此,我们有了音乐,有了箫笛。更优美动人的是有关湘妃竹的传说。据古籍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二妃追来,哭得死去活来,泪珠洒上翠竹,留下斑斑泪痕。难怪一代诗擘毛泽东同志吟咏:“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观竹,见竹思人,心生敬重。每当我在漓江岸行走时,在烟雨朦胧中,看到那婆娑起舞的竹影,不由想起敬爱的周总里。原先两岸没有这样的凤尾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周总里建议,在两岸种凤尾竹。如今,这个种竹的建议为漓江绿色添上了神来之笔。为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诗人管桦曾为周总里事迹展览馆巨幅青竹的题诗:“根扎千尺土,叶上苍梧云,平生近红日,萧萧金石声。”这竹表达出总理同人民的深情厚谊,这竹描绘出总理顶天立地的崇高形象。至今,翠竹的高尚气节和精神,已成了人们的学习典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