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主诣

2017-10-17  本文已影响16人  风云起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天泉四句教

心体既是无善无恶

意亦是无善无恶

知亦是无善无恶

物亦是无善无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王畿四无说

心既理〈人生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人为天地之心,万物之主。心为万物一体之心。心既理,为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为孝,发之事国为忠。心意所体现,必有物,物即事。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的意识的参与,一切社会实践无法进行,此便是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认识论〉

知和行原本就是一个功夫,知是行的主意,行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有知方有行,有行便有知,知行的本体便是良知良能。知行的功夫便是致良知。

致良知〈修养说〉

良知便是天理之昭然明觉,良知便是天理,天理不外乎仁义礼智,忠孝悌信等道德规范。致良知便是通过自我道德修养从而合乎天理,体认良知,是通过为圣的内在的道德重建,回复到明洁无善无恶的本心,回复到超越现实的自由之境。良知为人人固有,因此每个人都有为圣的可能性。这其实把人的精神力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心学意义:

突出人的意识能动性,把心作为万物主宰。

认为每个人学贵得之于心,冲破了权威的桎梏。

天理在人心,通过道德修养可致良知通天理。

认为每个人只要将内心固有良知体认明白即可成圣。实际上是人人平等。

追求透明本心,洒脱从容,充满生机和活力,激扬自我之风

心学注重人性的自我修养,呼唤主体意识的觉醒,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发展,统合社会的伦理道德。因此在众生浮躁,物质奢糜,人心失衡,难以自洽的当今社会,逐渐被人重拾,隐然将成显学之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