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2017-04-12  本文已影响104人  新晋青年
超越智商.jpg

关于本书和作者


《超越智商》是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理性三部曲”之一。本书向人们传达出一个观念: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达成人生的目标,拥有高智力还不够,还要拥有高理性。

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目前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国家首席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推理和阅读的心理学机制,至今已发表了200多篇科学论文。在一项对于论文引用率的调查中,斯坦诺维奇位列引用率最高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25位最高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核心观点


一、理性:超越智商的存在

二、理性障碍的原因一:认知吝啬鬼

三、理性障碍的原因二:心智程序的缺失与污化

一、理性:超越智商的存在

1.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这里的“聪明人”,是指拥有高智商的人群;“蠢事”,指做出明显错误的判断。

作者在书中举了些例子:科学家信仰神创论、数学教授在股市中输光所有积蓄…… 我们身边就有类似的案例,比如之前的“罗尔事件”,募集到那么多资金,其中肯定有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的参与。

针对这种现象,作者提出了“理性障碍”的概念:理性障碍就是尽管具有足够智力,却缺乏理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从这本书的原版名称《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就可以知道,作者在书中对智力测验的局限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作者指出“在这个社会,能测量什么,什么就有价值”。

而若是把智力与理性这两个概念区分开,“聪明人做蠢事”也就不再矛盾了。

2.认识理性

理性有两种:

工具理性:为达成目标做出最好的决策。
知识理性:个人信念与客观世界相符合。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辆汽车,智商好比是汽车的行驶速度,而理性则决定了行驶的方向。

理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作者提出了“三重心智模型”。

3.三重心智模型

三重心智模型.png

解释一下:

自主心智:我们的情绪反应、本能冲动;

算法心智: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等智力测验考察的内容,“最强大脑”的选手超乎常人的,就是算法心智;

反省心智: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的心智加工过程。理性就属于反省心智;

去耦与模拟: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苦思冥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闭上眼睛或转移视线,以帮助自己专注思考?但是既然看不到客观的问题本身,我们又怎么能对它继续思考呢?因为问题已经被“复制”到我们的思维中去了,这就是“模拟”。我们脑中的“模拟”与真实世界相分离,这个分离的过程就是“去耦”。正是“去耦”操作的存在,使人们可以进行假设性思维。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做出两种类型的反应:

本能冲动:直接由自主心智产生的反应;

三思而后行:由反省心智对算法心智发起压制,算法心智就会压制自主心智的本能冲动;再由反省心智对算法心智发起模拟,算法心智对真实世界进行“去耦”生成模拟,再经过反省心智(理性)的判断,产生反应。这就是理性发挥作用的过程。

二、理性障碍的原因一:认知吝啬鬼


1.认知吝啬鬼

认知吝啬鬼:只对信息进行肤浅的加工,就给出答案。

认知吝啬鬼是进化的产物,我们的大脑要在“功率”与“消耗”之间有所取舍,而进化使大脑更偏好小功率、低消耗、简单的推理。正如作者所说:“人类总在想办法减轻认知负担,试图让自己尽可能地处理更少的信息。”

2.表现形式

属性替换:用简单的问题取代难题, 时常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比如人天生喜欢关注沉没成本,而不注重机会成本。因为沉没成本是看得见的,机会成本是看不见的,还要费脑子去想。

再看一个三段论:
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玫瑰需要水;
所以玫瑰是生物。

乍一看很可能觉得它是对的,但是,它就是错的。解决这些问题时,最简单的线索是直接评估结论在现实世界中是否正确。相对来说,对逻辑有效性的评估较为困难。

生动性:“人们无法拒绝那些活灵活现却不具代表性的数据的影响”,所以地震发生的时候,报道灾区的伤亡统计数字不如关注一个具体的伤员更有影响力。

默认启发式加工:如果获得了一个默认选项,坚持到底! 认知吝啬鬼懒得去想默认之外的其他选项,所以当你通知并希望大家参与某项活动,征询意见时,问“不能参加的和我说一声”(将参加设为默认值)比“能参加的和我说一声”(将不参加设为默认值)效果要好。

框架效应:人们对给定表达方式的被动接受。好像与默认启发式加工有点类似。比如脱脂牛奶的包装上肯定都会写“95%脱脂”,而不是“含5%脂肪”;商家的“先提价再打折”就是为了把消费者限定在“占便宜”的框架中,虽然最终价格没有多大变化。

我方立场信息加工:人们倾向于仅仅基于自我的视角对情境进行评价。比如当初的凤姐事件,讽刺凤姐的声音一出来,凤姐的支持者们就对其大家批判,仅仅基于自己已有的信念,当然算不上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吝啬鬼并不该被摒弃,它会帮我们节省很多的认知资源,在大多数一般的情况下适用。只是在进行重要的决策或选择时,我们要远离认知吝啬鬼。


三、理性障碍的原因二:心智程序的缺失与污化

心智程序:指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


1.心智程序缺失:你不知道的那些知识或方法

比如赌博要想长期获利,必须要计算好概率,而大多数赌徒并不具备概率常识;

再比如缺乏关于备择假设的科学思维。如果一家餐厅老板向你宣传说,它的餐厅95%的顾客都没抱怨过哪里不好,那你能相信这是一家好餐厅吗?不能。因为如果这家餐厅不好,那也很有可能有95%的顾客都没抱怨过不好,只是人家不再来了。“餐厅好”是餐厅老板想让你相信的“焦点假设”,“餐厅不好”就是你需要额外考虑的“备择假设”。

2.心智程序污化:你所相信的那些错误的知识或方法

“人们获得的心智程序有时候不仅布恩那个防止不理性行为,还会成为不理性行为的起因。”

比如“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很多人卷入,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一种“高利润、无风险”的投资方式。

为什么会产生污化的心智程序?

绝大多数人都认同:我们的信念一定有利于实现某个目的。然而,如果这个“目的”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目的呢?

这就涉及了“模因理论”,这点在另一本书中有详细论述,所以这里先不管它。

我的想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理性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两点原因,我们可以在两个方面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

1.重要选择时警惕认知吝啬鬼,别总想着怎么方便怎么来。
2.审视已有的心智程序,清除那些错误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安装足够数量的正确的心智程序。

简单说,就是:别偷懒,多反思,多学习

如果你耐着性子读到了这里,恭喜你,这次没有被认知吝啬鬼操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