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足“麻糍”的故乡

2019-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第一等野花

2019年12月8日,实验小学四年五班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英都进发,开启了向往已久的远足之行。

到了英都良山村。孩子们刚一下车就跑跳着冲向草莓种植园。双脚套上塑料袋,手上提着塑料提篮。满园子地四散开去,挑拣自己心仪的草莓。有的眼尖手快,腿脚麻利,一会儿就采摘了许多。有的则左寻右觅,窜来跳去,大半天也采不了几个。

此时的家长们信步行走。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初冬午后的暖阳。一边眯着眼笑看这些穿花着绿的孩子们在如洗的蓝天下,青翠的田间上,纵情地跳跃,撒欢。身旁的沟渠里,清澈的流水伴着孩子们咯咯的笑声一路欢唱。熟透了的草莓娇艳欲滴,三三两两地点缀在这充满活力的田垄地头之间。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去品尝。

采摘完后,孩子们或多或少地拎着一袋刚刚亲手采摘下来的,过了称的草莓,你尝我一个,我分你一口。兴致勃勃地交流着采摘的过程,分享着彼此的经验。采得多的,把他的手袋提得高高的,生怕别人不知道。那得意的神情,仿佛是一个刚刚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将军。釆得少的也并不气馁。依然的笑容满面,那被太阳照得红扑扑的脸活像两颗熟透了的大草莓。

午后三点多,孩子们转移了阵地。来到了良山村的“龙山书堂”。静听八十高龄的廖老先生讲述闽南人的家风家训,介绍闽南古厝建筑“红砖白石”的建筑风格,“光厅暗房”的建筑传统,以及清朝开国功臣“洪承畴”小时候故事。

廖老先生讲课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坐得腰板挺直,听得趣味盎然。有的孩子还频频举手,与廖老先生进行互动交流。

廖老先生刚讲完。英都美食“麻糍”的传承人“阿肥”老师现场了。没见到“阿肥”老师之前,都以为“麻糍”的传承人必定是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者。没想到眼前的传承人竟是个年不过三十,四肢粗壮,腆着一个将军肚,穿着一件开襟大衣,蓄着一簇乌黑油亮山羊胡子样的年轻人。看他那样子,完全和美食的传承人不搭边,倒是有点艺术家的风范。

“阿肥”老师一上场,便把带来的英都的诸多美食摆上桌。一边讲解各种美食的名称,来历,制作工艺,一边发放美食让孩子们享用。对于“阿肥”老师的这招“美食诱惑”授课法,没有哪一个孩子经得住考验不“沦陷”的。整个课堂热闹而有趣。其间还夹杂着孩子们品尝美食时的吧唧声。此时的空气中也处处弥漫着美食的香味。惹得我们这些大人也禁不住口齿生津起来。

听完课,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也就开始了。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桌,在师傅们的带领与示范下,撸起了袖子,带上了一次性透明塑料手套,抹了点植物油润滑了一下手掌。便迫不及待地又搓又揉地做起了“麻糍”。有的孩子眼明手巧一学就会,做出来的“麻糍”大小均匀,表面光滑。有的孩子琢磨了半天,可还是不得要领,做出来的“麻糍”圆不圆,方不方,或大或小,随意而任性。但不管怎么样,孩子们都在参与中获得了快乐,知道了“麻糍”的制作方法。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能有这样的收获就已不错。

体验完“麻糍”的制作。孩子们便跟着家长来到农家餐馆。品尝地道的农家柴火菜干咸饭。外配家养散鸡炖的蘑菇汤。

半天的远足活动就在这烟气缭绕的食物香气中结束了。大家边吃边喝,边谈边笑,共同期待着下一次远足的到来。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远足“麻糍”的故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