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清明,该出去走走
清明时节,烟雨江南,风景曾谙,新燕春泥,最是好处,决胜皇都;纸鸢趁风,芳草萋萋,钓丝翠柳,儿童欢笑,花丛追蝶,春分十里。三四月的江南,是最美的江南,盼着即将到来的假期,出去走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将这个地方纳入你生命的版图,从此和这个地方建立起某种链接,链接的内容可以多样:景色、食物、人....一张票,可以到达你想去的地方;一住所,可以停歇你疲累的身心;一餐饭,可以满足你所有味蕾。
日本建筑大师浦一也说:‘酒店,就是在陌生的城市买下让人安心的时间与空间。’我常问:旅行是什么?为什么要去旅行?对于旅行是什么,为我还没有答案,所以求助了一下百度,定义如下:
1.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2.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3.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4.生活方式定义: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5.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是关系论,就是你和这个地方发生一种关系,发生一种链接。对于为什么旅行时,一个好友告诉我:旅行前半程是为了看见风景,后半程为了看清自己。当你在一个环境待久了以后,你就会粘入其中,很多事你看不清,你也看不透,还会让自己不舒服,感觉周围被某些东西束缚。这好像一个人掉进了一个装满果酱的大缸里,即使果酱是你喜欢的,你也想要挣脱,因为就久了你感到了不舒服。有时我们需要奋力抽身出来。连岳说:一个人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活,那你就总有一天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在果酱里待就久了,迟早你也会变成果酱的。
网络上流行过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钱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旅行需要时间、金钱,也需要心情。有钱、有时间,带上美好的心情就可以上路;如果有时间、没有钱,带上美好的心情可以上路,去一场精神上的旅行—读书,让别人带着你去旅行;如果有钱,有心情,没时间,你那里都去不了;如果有钱,有时间,没有心情,你就会想静静。这样看来,旅行中重要的时间和心情,钱反而是次要的,所以没有钱不是停止旅行的借口,你需要的只是一个上路的理由,那就给自己一个理由吧!好久没有见老朋友了,工作累了想出去散散心,好想去看某个地方的风景….
下周就是清明了,收拾一下吧!你该出去走走了!
清明江南行
小院春色 枝头枫叶 水乡一角梦中长桥
宁静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