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热文制造局醍醐灌顶尊享会员文章集合

彩云易散琉璃脆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58人  石岩磊简书

彩云易散琉璃脆

文/石岩磊

今天中午,我步行到单位附近的银行办事,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书店,大概是因为在地下一层的缘故,它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我怀着好奇心拐了进去,里面十分宽敞,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各类图书整齐地堆放在一排排的地柜上,有文艺类的、艺术类的、社科类的,也有中小学辅导教材,在显眼处还摆放着时下的畅销书,但大部分书被塑料薄膜严严实实地密封着,大概是为防备那些只看不买的“蹭书客”吧。

我猛然察觉偌大的展厅里只有我一个顾客,不禁有些心虚,抬眼四处打量了一下,的确没看到其他人来买书,只见售货员在收银台外面来回地踱着步,这是位40岁开外的瘦高个男子,他一脸木然脚步却不紧不慢,似乎对今天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了。我匆匆忙忙地挑了本杨绛著的《我们仨》,在结账时对收银员说:“今天人不多呀。”“年底买书的人就少些”,他呆板的回答似有些牵强,更好像是在安慰自己。

下班回到家,我急切地撕掉书外的封装膜,翻开书页细细地品读起来。《我们仨》只有一百多页,讲述的是杨绛和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的生活琐事,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记,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还是十分感人,书的最后写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世上不坚牢的岂止只有亲人的聚散离合,纸质的书籍不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吗?曾几何时,带着幽幽墨香的书本是多少人渴求的文化食粮,新华书店里人头攒动的场面又是何等的热闹!然而现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于捧着手机“看书”,带着耳机“听书”了,快捷的生活方式将我们的精神世界摔成了碎屏,纸张作为铅字载体的黄金时代或许已一去不复返,这不也同样是一种离散吗?

从杨绛的文字中我并没有读出悲戚,只有平静的温情,2016年5月,杨先生也撒手人寰,但对她来说或许并非可怖之事,因为她们一家三口又可团聚了。而纸质媒体的衰落也可能并不就此意味着书籍的凋敝,正如竹简退出历史舞台后,文明仍会蓬勃发展一样,只要人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不淡漠,无论是何种形式承载文字,都会将文化的种子播撒进人们的心田。

          2019.1.9

彩云易散琉璃脆 彩云易散琉璃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