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绝对不是为了在北京买房
文/素素
1.
昨天我一个朋友问我,你毕业以后打算留在武汉吗?
我说我不知道。
她又问我,那你会去北上广吗?
我说我不确定。
她又穷追不舍地问,那你怎么打算的?
我说我没有什么打算。
她鄙夷地看了我一眼,“你天天都在干嘛?你不看最近朋友圈都被房价刷屏了吗?你难道一点都不焦虑吗?”
我耸了耸肩,说:“我天天在看书啊,学习啊,焦虑什么?你天天焦虑买上房了吗?控制得住房价吗?”
她摇了摇头走了。我思量了半天,我没说错什么啊。
回到宿舍,我拿出手机,刷了刷微博,看到一个段子:
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问禅师:买不起学区房,怎么办?
禅师: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
仔细想想,好像说得还真有道理。而且顺着这个思路,北大清华都买不起房,那普通本科生甚至专科生的出路在哪?既然读书就是为了买房,那北大清华都买不起还读什么书?如果最终的结果就是想要一套房,那想想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花的那些钱攒下来差不多够个首付了吧。
既然读书就是为了挣钱,挣钱就是为了买房,买房为了什么?证明我们读过书吗?
2.
最近被关于房价的文章刷屏的事,其实我是刚刚才关注到,因为我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担忧。
我上网查了查,自《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火爆后,一则新闻又刷新了国人对北京的认知:北京三里河三区一间破破烂烂的、脚都没地方站的旧房,6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签约价格890万人民币,每平方米单价直达13万多。
网上的热帖上说,“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我看到大家众说纷纭,多数人感慨在这个城市辛辛苦苦奉献青春,最后不得不选择逃离。
北漂曾经是多数年轻人的梦想,如今逃离北上广成为时代话题。房价到底是不是透支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我不敢断言。
但是,我知道我们这一代,大多数努力的人都注定优秀而贫穷的活着。先不管房价飙升的幅度,因为时代是飞速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扩张着,在文化政治经济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认知必须升级,头脑必须灵活,视野必须开阔,所以必须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技能,积攒更多的人生阅历,不管阶层有没有固化,首先得突破自我,顺应时代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反过来再看,我们努力的价值就是为了跟得上房价的涨幅吗?
或者说,就像我们精心培育了一盆花,我们天天浇水,施肥,让它吸收阳光,给予呵护。等到它枝繁叶茂,花开蝶满时,花盆坏了,你盯着这个花盆吭哧吭哧地修了半天还是无能为力,后来因为这个坏花盆郁郁寡欢,甚至你忘记了你浇水施肥时,期待它开花结果时,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到的满足感和养花的技能。其实,花是美丽的,换个花盆它依然可以散发芳香,而外界疾风骤雨甚至花盆不能满足生活下去的需求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操控的。
但是,水已经浇过了,肥也施过了,阳光也吸收够了,即使让它离开最初让它充满期待的地方,它也不缺少生长下去的希望。
3.
前几天看到北京四中校长写的一篇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文章。
他说:“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确实对比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几乎每个家庭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恨不得他成为救世主的期望。然而西方的家庭教育,第一步就是告诉孩子,你就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中国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教育都有这样的过程,孩子刚出生时恨不得他成龙变虎,孩子上学后希望他成绩优秀,考上重点大学,慢慢期望值逐渐降温。只要他正常毕业、有份安稳的工作、能够顺利成家、生儿育女、家庭幸福,后来只希望他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当父母老了,只要孩子孝顺就满足了。当卧病在床即将离开人世时,什么期待都虚无缥缈了,那时候最大的期望就是他能陪在身边说说话就好了。
其实社会本来就是一个金字塔,大多数财富本来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就算社会阶层固化,但是它并没有剥夺每个普通人拥有幸福的权利。
中国人传统观念讲究的就是安稳。什么“养儿防老”、“北京户口”、“买房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等这些关键词就凸显着中国人经不起折腾。
曾看到过一则新闻说,外国一个80岁的老太太去蹦极。想想这在中国人身上根本就是望尘莫及,就像我们根本理解不了外国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卖掉房子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世界的跑,所谓的环球旅行。我们八十岁的时候都在晒太阳,分配遗产,然后等死。别说八十岁了就是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哪个说敢卖房子环球旅行的?先不说别的,首先就背负上不孝不忠的大逆不道之名。你父母知道了,非活活被气死,亲朋好友知道了也得嘲笑死你。你是想不顾一切说走就走,可你敢吗?
当然,我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批判中国人,毕竟中国地少人多资源有限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过上那么潇洒任性的人生。浪迹天涯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注定朝九晚五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是普通不等于没有价值,我们只不过不会被明码标价地贴上标签放在柜台上展览而已,但是总有被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施展拳脚的机会。
我只是有点难过,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焦虑而难过。北京作为首都,尽管雾霾严重,房价暴涨,交通拥堵,成天有人抱怨压力大说要逃离一线城市,然而真正北漂的人依然没有离开,为什么呢?
因为北京即使再不堪,但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它具备着丰厚的资源,不仅包括文化经济资源,还有广阔的人脉资源,它是一个群英聚集地,你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资源,学习到前所未见的知识。所以,这就是它的价值,我们在这个城市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看着这个城市每天飞速的变化,你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身价,而不是房价物价!生活在这个大城市,努力打拼也并不一定就要定居在这个城市才算是对得起自己的努力,我想大多数人的努力都是努力成瘾却忘了实在的意义。
4.
如果把幸福建立在一座房子上,那么我们大多数人穷尽一生都是不幸的,房价每天都在变化,降是不可能的,地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这么多人都要求一席之地,多少年来传言房价要降都成为滑稽之谈。你就是每天工作24个小时不休息也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有的人可能攒了一辈子钱,最后连首付都付不起。
世人常谈,“我害怕自己成功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然而事实确实是这样,父母尚在苟且,我们却不敢告诉他们我们也在苟且。
可是有房子等于有家吗?买得起房子等于获得幸福吗?难道租来的房子没有生活吗?去年两会看到一个采访的报道,说日本的很多姑娘尤其是东京的姑娘是不愿意嫁给有房子的人的,因为她认为这样的人什么都有了以后可能不愿意奋斗了,他们更愿意小两口从一无所有开始一点一点构筑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生活的构筑过程,也是情感构筑的过程。
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时代了,房、车、工资卡不能够成为生活的保障了,你必须承认拥有这些时,你未必是安稳幸福的,你也可能时刻恐慌着,你得费心费力维护你的保障,你害怕失去这些你无法生活,因为除了这些你一无所有。
不管你认不认同,你都要知道,上北大清华和赚不赚钱是两码事,高学历和高收入不呈正比例关系,在北京买得起房的人不一定过得幸福。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读书,我们努力打拼,并不是为了与房价进行长跑比赛。
生活品质最高的境界,不是拿金钱,地位,权力去衡量的,而是自我的满足感。大多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拥有的越多越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
5.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焦虑点在哪?我觉得应该是知识恐慌。
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曾出现过这么一句被很多人喜欢经典台词: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然而大多数人直路弯路岔路大大小小的路走过不少;善良的,有才华的甚至人渣等等也爱过不少,唯独书略知一二。
如果你关注国民阅读量的话,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84本。结论显示,我国人均阅读不足8本。
你知道为什么犹太人被称为最聪明的种族吗?他们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
前不久看过一个罗振宇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的视频,他提到,我们这一代人面临一个与过往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时间碎片化、信息大爆炸、知识跨界融通、阶层正在固化,“知识焦虑”已经不仅仅是“谋生”问题,而是一个“求存”问题了。
他也谈到了“阶层问题”,最近阶层固化被推上风口浪尖,一直成为热议的话题。有人说,中国的社会阶层在固化,贫家之子再难登入社会上层。所以罗振宇谈到到底有没有固化,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知识,能不能完成认知升级。
确实,底层要实现逆袭,的确是越来越难,这并不是努力与否的问题,而是观念、标准、视野、资源等等都相差甚远。我们普通人拥有的都是普通的资源,接触的是普通的教育,得到的也相应是普通的回报。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父母从小梦想让我们成为总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总统的父母就是总统,或者也是国家机关人员。再者,我们想成为钢琴家,舞蹈家,音乐家。首先需要天赋,然后从小需要得到良好的教育,培训,正确的指导。可是普通的家庭怎么可能承受得起这笔昂贵的费用,现在普普通通报个培训班一节课就得大几百吧,普通的工薪家庭甚至农民家庭,长此以往怎么承担得起。
资源的差距决定了我们有些梦想是很难实现的,再看看那些励志人物,就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有句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过来思考这句话,也不无道理,上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很大部分决定了下一代人的出路。因为思维方式的局限,上一代人可能很难理解下一代人突破局限的做法,所以他们时而克制着,也影响了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但是贫家之子努力无用论是不是就此成立?也未必见得,马云、马化腾,他们原来不都是赤手空拳的人嘛,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的穿越。可是你也得承认世上能有几个马云?他们和普通人也是有资源差距的,那就是脑子,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严格的自律,高强度的工作。你能做到吗?
那我们普通人努力的价值在哪?时代在飞速发展,信息开始大爆炸,学习越来越是一件终身化的事情,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世界领袖,所谓价值在生活中就能体现。比如你报了一个旅游团,读书多的人看到美景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你只会说“哇,靠,真好看!”这就是价值的体现,同样花了钱,人家欣赏的是风景人情,你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
所以董卿主持的《朗读者》以及《中国诗词大会》能够这么热火的被推崇,也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喜欢赞赏董卿的原因。
时代是残酷的,它不断在淘汰不能够适应的人。所以所谓的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你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眼前的利益,而是长远的价值。
尤其对于二十多岁的人连世界都没看过,哪来的世界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多读书和终身学习的意义。
在你还有翻盘的能力时,与其焦虑房价,不如提升身价。
6.
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是一个老北京出租车司机说的。
“我家拆迁分了好几套房,但我就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我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如果你们在最好的学校毕业,人生目标就是北京一套房,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未来和希望了。”人这一生还很长,要拥有的还有很多。
“我们永远不要觉得二十几岁,拥有了一套房,一辆车,一笔巨额存款,就是你人生的全部,也永远不要把任何物质当做是一份安全感,唯一的安全感,就是你永远不懈的斗志,保持学习的激情和赚钱的能力。”
周校长是这样说的,我深以为然。
我想我现在可以以一个合理的理由和我那位朋友说,我们还年轻,人生还很长,还会成长,会变得能干,认知会升级,就像阿甘说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也许再努力也逃不过普通人的命运,那么焦虑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读一些书,多学一些东西,提升个人价值,以及为了有天能平和地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故。你以后在哪生活,能不能定居在一线城市,现在有没有打算都不重要,你有能力自会让你在该在的岗位发光。
你能不能在北京买房,月薪多少,我一点也不关心,因为我知道,有些人一出生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幸福的人拿着不高的月薪,在小县城租房也活得潇洒自在。因为他活的是满足感。
所以请不要觉得贫穷就是不努力,也不要觉得努力就是为了富有。
因为很多人都注定经济贫穷精神富裕而优秀的活着。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开篇提到他父亲的教导: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牢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你曾经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