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离婚
在对全世界离婚状况的研究分析中,海伦·费舍尔还发现了三种令人瞩目的离婚规律,它们统统指向进化的力量。
规律一:原来并不存在什么“七年之痒”,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三年或四年之痒”。
海伦·费舍尔发现:离婚通常发生在婚姻早期,并且在婚后三到四年时达到峰值。这之后随着婚姻年限的增加,离婚率逐渐回落。
她研究了八十多种不同文化中的离婚状况,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从事不同的营生、穿着不同的服装、使用不同的货币、念着不同的祷告词、畏惧不同的鬼怪、心怀不同的愿望和憧憬,却不约而同选择在三到四年这个节点上“扎堆”离婚。她还研究了美国六十多年的离婚数据,这种“三年之痒”或“四年之痒”的离婚高峰期,六十年来并未出现重大变动。的确,就连莎士比亚也在婚后三到四年的时候抛弃了妻子,去伦敦追求事业了。
规律二:年轻人更喜欢离婚。
联合国《年鉴》公布了86个社会里人们离婚时的平均年龄。这些数据都表明:离婚是年轻人的事。女人25岁至29岁是离婚高发期,与之相应,男人是30岁至34岁。随着人们变老,离婚率也不断降低。这看似很奇怪。或者孩子离家工作读书去了,夫妻怎么反倒不会彼此厌倦、互相嫌弃了呢?可他们就是不变心。相反,男女在“奔三”到30岁出头时离婚率奇高——这正是他们生育力旺盛之际和升任父母的高峰期。
规律三:孩子数量会影响离婚的意愿。
联合国的数据揭示:一对夫妻膝下子女越多,就越不可能离婚。43%的离婚发生在未育孩子的夫妻之间;29%的离婚夫妻有一个孩子;18%的离婚夫妻有两个子女;5%的离婚夫妻有三个孩子;养育四个及四个以上孩子的夫妻很少离婚。可以看出,离婚主要发生在生养一到两个孩子的夫妻间,中国高涨的离婚率,也许也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
说到底,婚姻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浪漫童话,而是需要付诸更多努力的用心经营。高级的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为脾气和情绪。愿听了这么多有关离婚规律的知识,你我都能收获幸福的婚姻。
离婚的原因有一些共通之处,出轨、不孕、家暴位居前列。
而经济独立、三观、结婚年龄、幼年亲子关系、妥协与沟通能力、感情障碍、男女比例、沉没成本、人际关系、婚姻制度,也都影响着我们的婚姻关系。
婚变还呈现出大致的规律:第一,结婚三到四年的夫妻离婚率会达到峰值。第二,“奔三”和三十出头的夫妻离婚风险最高,这也是他们生育力最强的时期。第三,不少离异人士都育有一到两名子女。
结婚不是爱情的结束,而是更加用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