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全过程工程咨询哲思

我愚蠢的认为,只要努力和勤奋就可以获得巨大成就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9人  丨张伟丨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成功人物传记,主要希望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我相信成功可以复制。这个道理看上去无比正确。只是自己没有想明白应该复制什么。

比如祖冲之先生,他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还是发明时间上最早的,超过西方国家几千年的,那时候没有计算机。据说他晚年的时候还在做研究,废寝忘食。

我能不能说,只要像祖冲之先生一样努力,一样废寝忘食就可以获得他一样的成就呢?显然不能,对吧。我们都知道,算出圆周率和勤奋之间并没有实质的联系——明显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社会环境、家庭出身等。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我愚蠢的认为,只要努力和勤奋就可以获得巨大成就。这认识,太过片面,让我看不到阻碍自己前进的是什么障碍,致使自己摔了许多个跟头,却不知道是被那块石头绊倒的。

这个错误是因为,我简单进行归因,而且这个因未经确信或证实。

有段话这样写到:

灯泡何以发光?因为灯泡后面有一套细密的电路网络;

水管何以出水?因为水管有一套完整的供水流程;

树木何以成林?因为树干下面紧连着一套环环相扣的生态链接。

这貌似是非常富有哲理的一段话,甚至可以延伸出许多类似的话语——眼睛何以看见?因为有一套完整的身体生态系统。

除了背后完整的系统,肯定还有其它因素。那么,是不是应该问一下,还有什么可以让眼睛看见?比如要有光。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系统的重要性,同样也不能忽略其它原因。

如何判断那个更重要呢?我们需要思考,是特例,还是普遍规律,即证据具有代表性吗?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以偏概全的思维谬误。

这个思维谬误会给我带来偏见,进而让我们的认知能力故步自封,自以为明白,实质是被自己的认识阻碍了自己进步的可能。

以偏概全的本能使得我们认为事情就是那个样。

因此,得到的结论和现实差距非常大。只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对现实认知,当成现实本身 。

引用个有趣的例子:

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人抱怨老板或者上司愚蠢。可是,上司真的很愚蠢么?不排除确实在有些情况下,上司很愚蠢——没有人十全十美。然而,更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自知的重要原因—— 因为本质上来看,大多数人是没什么事儿可做的,如果他们确实是在做什么事儿的话,那么他们更可能正在做的是别人让他们做的事儿。在任何一个部门或者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部是显性的,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可见的;而下属和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相互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李笑来

上司真的很愚蠢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拿来用在很多地方。下属真的很愚蠢么?这事是真的吗?这是探究真相的开始。

事实上,生活中我们往往掉入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以偏概全意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这样看问题,永远看不到事实的真像。

看看拥有强大的心智力量的人面对“上司的愚蠢”是如何思考的吧!

他的这个缺点是否会阻碍团队目标的实现? 如果是,是否有补救的余地? 如果能补救,那么补救的方法是什么?如果确定不能补救,那作为团队成员,你能否有效地提供帮助? 如果你能提供有效的帮助,那就想出一个有效的方式去进行沟通,并提供帮助——因为这其实是团队的义务之一。如果你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作为团队成员,有没有什么其他可行的建议,或者可实施的有效方案? 如果有,那就想办法提交,并推进实行。如果没有,那就暂时闭嘴——反正不是抱怨。如果不是,那就应该平静对待。 如果能平静对待,那就专心做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贡献。如果不能平静对待,不要抱怨,应该安静地离开。

于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那些不停地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只不过是在用“上司很愚蠢”做为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 ——他们的可笑与可悲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上司那么愚蠢,他们又为什么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为那个愚蠢的上司打工呢?那些少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就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公司,自行其是。

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选择。想想看,不同的选择之后,这些人之间的时间质量有着怎样的天地之差?(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段文字,主要原因是——李笑来精彩呈现了自己思考过程。做一个的小结,如何运用心智的力量,避免以偏概全:1)这事是或否,是会是什么结果,否是什么结果。2)总结出一个普通规律。

读完这段方案,你或许也在思考“天地之差”到底差了那些东西,李笑来讲的心智力量是什么?应该如何用。从以下4个维度出发,或许对你有帮助。

1)经验和视野;2)注意力;3)价值观;4)决策能力。

这4个因素看起来有些抽象,我们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一下。

有些人认为,有个愚蠢的上司,自己的努力白费,反正白费,不如少做点事,在他们看来“自己不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愚蠢的上司”就是现实。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为自己偷懒找的借口而已,可以预测这样的工作态度即便有一个“聪明的上司”他们也不会取得成功。

但是也不要忘记,除了上司,还有其它因素决定了你的成功,比如行业环境、国家形势等等。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截然相反的选择,如何选择呢,取决自己的经验和视野。那些仅仅将眼光局限于顶头上司的人,我相信,他们的能力永远不会超越他的上司。

除了经验和知识,我们还被时间所局限。

每个人时间有限,换句话说,你每天接到的信息是有限,而在这有限的信息中需要我们专注于那么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即“有意识的注意力”。即有意识的将注意力花费在那么更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写作明显要比看综艺收益高,学习也比玩游戏收益高。因此,李笑来说注意力是世界最珍贵的财富。因为时间每个人一样,而注意力却能决定你产出。

价值观是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我们据此做出判断和决策。

但我们认为的现实可能与真正的现实距离很远。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❶ 承认自己存在思维局限。

不要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也明白。事实上客观看问题并不容易做到,有了这个心态,是我们探索现实的起点。

多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办。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抱怨上。

❷ 定期抛存量。

存量是过往积累的经验和认识。

有个有趣的现象,你一定也有这方面的观察,越是牛逼的专家,越固执,越固执的专家成就并不大。想一想那些伟大的发明家,那个不是兼容并包的呢。

即便是抛弃不了存量,也要学会倾听,如果不这样做——水杯的故事,会在你身上发生,那你将很难装下新的东西。

❸ 会拆会证。

如上面的例子,梳理事情发展的每个方向,把每个方向发展的各环节拆解开来。

一件事,有很多多维度,正反、前后、左右、你的、我的等等角度。可以从自己最不相信、最反对的角度拆解,并试着去求证背后的逻辑,注意先抛弃对与错的主观想法,先从逻辑是否合理入手。有时打破常规的路径,或许能收获惊喜。

❹ 提出好问题。

要试着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比盲目的探寻答案要好,因为好问题,可以引导出更多优秀的答案。而将目光放在探寻答案上,会局限一个人的思考宽度和深度。

❺ 升级系统。

这里的系统是指的大脑认知,这就好像玩积木游戏,每个积木类比一个正确,有效的认知。有了这些积木,我们才能组合出漂亮的城堡。写作是认知升级的最好工具,每天问一下自己对现实的认知,不断打磨它,终会组合出漂亮、宏伟的城堡。

仰望星空可以让我们与未来产生连接,而看清脚下的路,可以防止掉进阴沟。

最后,要始终相信,你曾经的坚信的认识不一定正确,它可能只是欺骗自己的幻象,只有认清现实,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世界如此有趣、复杂。现实很远,也很近。慢慢来,认清现实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最后的话:

用片面、并不具代表性的证据得到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是为自己设下的巨大障碍。看清脚下的路并不容易,多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做?或许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光明大道。


这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时间管理部分第146篇文章。】

注:(时间管理)观点来源于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10大模块: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表达沟通、谈古论今、逻辑思维、心理学、营销、认知升级,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迭代:

1、构建系统思考能力,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2、构建有效的表达、沟通系统,打磨世事练达、左右逢源的人脉资源。

3、打磨一套自我迭代升级的认知系统。

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专业基础,力求打磨出个人持续成长方法论。

全过程工程咨询主要学习书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