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何成了想逃离的地方
01
推开卧室的门,关上,反锁。瓜子又哭了,而门外依旧欢声笑语,没人注意到她情绪的变化。
十三岁那年,八岁的弟弟把瓜子的数学课本撕了折纸飞机玩,瓜子一气之下凶了弟弟,最后两个人还扭打上了。这场战争引来了妈妈,妈妈一把护住了弟弟,不由分说地一耳光就抽向了瓜子。
“他是你弟弟,你都多大个人了,怎么一点姐姐的样子都没有,真是白养你了……”
瓜子把自己关到房间里,嚎啕大哭,哭累了,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信放在妈妈的桌子上,满满的两页纸,上面细数了从小到大她对弟弟的偏心和自己的委屈。
十三岁的瓜子天真的以为会从此得到救赎,可事实上是,妈妈看完后,扯着嗓子对爸爸喊道:“瞧你那没良心的闺女都说了什么,供她吃供她喝,还没开始报恩就记恨上了,可真是个白眼狼……”旁边跟着起哄的弟弟竟然拿过去笑着念了起来。
巨大的羞辱感灌满了透过门缝看着这一切的瓜子的身体,从头到脚的冷。
晚上瓜子悄悄的把那封信拿回来,用火烧掉,看着火焰慢慢吞噬掉最后一行字:
妈,你可不可以也像爱弟弟一样爱我……
02
高考的那年暑假,瓜子高考失利想要复读,但复读班的学费比较昂贵。那一晚,吃完饭,她说:“爸,妈,我想复读,可以吗?”
饭桌一时一片沉默,许久,爸爸说:“我和你妈不同意”
“你看那谁谁家的孩子复读了两年都没第一年考的好” “复读一年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还不一定有今年考得好” “你弟弟才上初中,以后花钱的地方去多着呢,你能不能为家里考虑考虑,别那么自私”……
瓜子哭着问他们,你们能否试着理解我一下。换来的是妈妈冷漠的回复,
“你是姐姐,得听话,得为弟弟考虑”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社会舆论中,父母和孩子间的矛盾都好像是孩子的错,是孩子不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良苦用心。
我承认父母的辛苦,可这怎么可以成为“绑架”孩子心灵的绳索?
家,为何成了想逃离的地方03
记得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变形记》中一个叫刘珊的姑娘,在所有人都在骂她不懂事,黑社会的时候,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个处在花样年华的姑娘化身不良少女?
在看到刘珊被爸妈轮流扇耳光时,在她妈妈吼“你去死”时,在爸爸冷眼相对刘珊的嘶吼时,在她跳进河里时。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原来,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所说的那样
“家,会伤人”
不是每个家庭都是父慈子孝的和美模样,不是每一对父母都温柔可亲,也不是每一个家都是快乐的城堡,避风的港湾,心灵的摇篮……
瓜子说:“我要快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