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怎么平衡道德与法律的?
案件
2018年3月27日上午9时左右,在湖南省邵阳市黄家山体育馆大门口站台处,30岁左右的女子从公交车上慌忙地冲了下来,此时,妇女的后面追来了一名大妈,并边追边大声喊到:“抓小偷,抓小偷!”正当这名女子逃跑之际,旁边一位见义勇为的男子一把就抓住了那撒腿要跑的女子,并不让她走。
而在此时这个女子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女子居然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全部脱光。见义勇为的这位市民被该女子的行为给吓得惊呆了,连忙松手放开该女子。
随后引起围观,造成公共秩序紊乱。
图片来自网络案件分析
网络上对女子行为的谴责比比皆是,但谴责的之后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会有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首先女子选择将衣服脱光的动机是什么?
①女子有精神疾病。
②女子脱光衣服证明自己没偷东西。
③女子利用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来逃避责罚。
如果是第①点,这件事情基本就可以就此了解。在此不多解释。
如果是第②点,女子不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证明,只须等到警察叔叔到来便能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这种选择是最不明智的。
如果是第③点,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作为小偷受到法律的制裁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因为女子脱光了衣服使得整件事情开始从法律转移到道德层面。想利用传统道德来遮掩逃避法律责任。而抓住女子的男性的表现显然如女子所料不知所措松开了她。
女子脱衣服逃避责任,她有如此举动说明她明白中国人的传统道德思想,她如此去做将会有逃跑或者免责的可能。
那么男子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呢?女子利用的又是什么呢?
作为中国人来说,在5000年男权统治下,女人对男人而言是弱势群体,是需要我们保护和照顾的对象。
所以男子有此举动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如果男子继续抓住女子不放的话,事情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可能会让人完全忽略了女子是小偷的事实,而男子也会由此得到本不应该的麻烦。
法律/道德如何平衡权重
图片来自网络但在法律与传统道德约束面前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才能尽可能的两全呢?
现如今中国虽说是以法治为主道德为辅的,但两者是相辅相成彼此分不开的。很多时候法治会兼顾道德而量刑。而又有很多时候因为道德败坏而被法律所制裁。
而在量刑一案件的时候,判断其法律成分多还是道德成分多成了关键。
如果法律成分占的多,就按法律程序办,就去本案件,如果女子不脱衣服则按法律处理。但其脱了衣服其中道德成分明显遮掩了法律成分,但分析其道德行为在原有的法律犯罪基础上又违反了法律,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权衡下来女子因为此事件将会受到双重的制裁。
另外就是我们如何去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如果男子能当场制服女子,限制她自由活动,则此类事件可以避免。所以在某些时候我们没必要因为小偷是女性而有所不忍,这与我们深入到骨子里的“小女人”观念是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在去实施之前将其可能在道德层面上做出的逃避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选择,另外一个比较难实现的就是“天下无贼”。
所以我们在法律与道德权重的路上我们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而平衡其权重则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去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