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中华古文故事幼儿教育

中华古文故事 | 扁鹊三兄弟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15人  zhouie

出自:《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

原文:
... ... 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王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 ...

译文:
魏文王曾经求教于名医扁鹊,问他:”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文王非常不解地问:”请你介绍的详细些,你不是医术最高的吗?为什么和我的感觉不一样呢?”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可以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小范围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且不会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很痛苦,二哥就能做到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误认为二哥只是治些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已经处于异常痛苦了,病人家属已经到了心急如焚的状态。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者很快就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文王大悟。

启发: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过程到结果其实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转化,然而人们往往都被现象所迷惑,只看到结果,很容易忽视过程,这也就失去了在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的思维方式和生存之道。
还有就是,人们要学会及早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不要总是想着在最后亡羊补牢。

人物: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岛向南(ID:nanzhoui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