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真善与伪善
在积善之方这一节,了凡先生讲述了十个积善而得福报的故事,来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行善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何为善以及何为恶。如果不知何为善恶,有可能会行伪善,这是不可取的。何为真善,何为伪善?
了凡先生引用了中峰和尚论善恶的故事。从前有几位儒生,拜谒中峰和尚,问他说:“佛家说善恶报应,就像影子追随身体一样灵验。现在有一个人很好,但他的子孙却不兴旺;有一个人很坏,但他的家族却十分兴盛:佛家的说法看来是没有根据的。”
中峰和尚说:“凡人的情感没有涤荡干净,能认清事物本质的正眼没有打开,就会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这也是常有的事。不去埋怨自己颠倒是非,却反而埋怨上天的报应有错误吗?”
众人都说:“你说的善恶怎么会相反呢?”
中峰和尚让他们试着举例来说明。
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尊敬、礼遇别人是善。”
中峰和尚说:“不一定是这样的。”
一个人说:“贪图财物去拿本非自己的东西是恶,清廉有操守是善。”
中峰和尚说:“不一定是这样的。”
众人都详细地说了各种情状,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这样。大家便请他解释一下。中峰和尚告诉大家说:“对别人有益,那就是善;对自己有益,那就是恶。如果能有益于别人,那么骂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对自己有益,那么尊敬、礼遇别人也是恶。所以人们去行善,如果有利于他人那就是为公,为公的就是真的;有利于自己的就是为私,为私的就是假的。另外,发自内心的也是真的,沿袭他人的就是假的。还有不求任何回报而行善的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行善的是伪善。”
利他为善,利己为恶。打着行善的幌子而做实为利己之事,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行善。
行善之人,其福报不一定在当时当世,却可以影响到其子孙后代。
前段时间,有位小学同学突然联系我,问我给孩子买机票的事情。聊了之后,我才知道她要带着孩子回去给祖父奔丧。
这位同学的命运就非常坎坷,当她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抛弃了,多亏好心的祖父收留,把她养大成人。她非常争气,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然而,硬币都有两面。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位善良的老人生了两个儿子,论容貌一个比一个俊美,两个儿子都有残疾。周围人都为这位善良的老人惋惜不已。
然而,事情远远不止于此。老人的父辈曾做过很多不义之事,甚至亲手摔死过婴儿。由于不知敬畏生命,这个家族最终受到了惩罚,他们的灾难全都跟孩子有关。老人的妹妹死于难产,连孩子也没有保住。老人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未能幸免于难。
如果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前半段,我是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事情联系到一起的。
也许就是因为生了两个残疾儿子,老人一生积德行善,乐善好施,不仅把捡来的孩子养大,还在他们自己家里设了教堂,造福邻居。老人90岁寿终,他的孙辈们最终得到了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