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居然鼓励孩子去犯错!(文末有惊喜噢)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米智玩

 先听一则故事 

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

她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

正在将一把钥匙笨拙地插进锁中,

孩子想要打开卧室的门,

可是由于身高和协调性都不够,

怎么也打不开。

于是,这位女士连忙走过去想帮助他一下,

却被老师阻止了。


那位老师说:

不要去打扰他,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

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的,

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怎样开门了!

果然,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

终于将门打开了,他也开心地拍起手来。

 

女生惊讶于这位老师有着不同于常人的

思考能力和教育方法,

她将“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个道理运用在孩子的成长上,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从错误和失败中

吸取教训和经验,

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其实孩子犯错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父母必须立刻予以纠正的错误,

比如欺负弱小、不尊重长辈、

出口成脏、暴力解决问题等等,

这会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而另一种是孩子可以自我进行纠正的错误,

比如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

做出的错误做法。

 

对于第二种情况,

父母应当鼓励孩子不断的“犯错”,

因为,孩子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

可以以较小的试错成本,

让孩子不断地吸取经验、改正错误,

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成长机制。


如果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孩子就不会知道什么才是错,

也不会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

以及为什么要改正错误的道理,

失去自我完善的机制,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或许,鼓励孩子犯错这种观点

会受到很多父母的排斥,

他们会觉得这样不可理喻。

因为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是十全十美的,

而不是经常犯错的笨孩子。

他们没有意识到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育儿方式,

这种育儿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悟性。


古人知道吃一堑,长一智的意义,

知道人的认知能力是从

不断的错误中成长而来。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

尝试了一千六百多种不同的材料,

最终发现了钨丝具有良好性能,

钨丝才是作为灯泡灯芯的最佳材料。

某种意义上来说,

爱迪生也是犯了一千六百种错误之后

才悟到钨丝的价值和作用,

才发明了灯泡。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孩提时代多犯一些错误,

父母对此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

因为小时候犯错是为了保证

孩子在踏上社会后少犯致命的错误。

 

然而,

少有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每当孩子犯错之后,孩子更多的是迎来

轻则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责: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啊?

人家孩子都那么乖,

你却怎么老是教不好的呢?

小错天天有,大错常不断,

你真是个坏孩子啊?

你真给爸爸妈妈丢脸啊!

我们真后悔把你生出来啊!


重则一番惩罚和打骂,

让孩子幼小的身心饱受摧残,

花朵还未绽放就已枯萎。

试问,

这样的做法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各方面的需求,

包括被认同感、满足感。

被认同才会建立更强大的信心,

被满足之后才有更好的动力去成长。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失望,

这将会摧毁孩子的安全感,

摧毁孩子之前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心,

摧毁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

让孩子惧怕前进和犯错,

不愿展现好奇心,

成长中的每一步都会走的小心翼翼。


这种状态下的孩子,

能够不留下心理阴影、

良好的长大成人就已算是不容易,

更何谈聪明?优秀?阳光?开朗?

拥有强大的自信心?

 

当孩子因为无知而犯错的时候,

父母不要轻易的给孩子下定义,

比如觉得他的品性有问题

而轻易放弃对他的教育。

反而这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通过这个错误,

让孩子可以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将孩子“犯错”过程中的不利的、消极的因素

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情合理的因素。

 

但是不能放任孩子犯错,

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

也不能时刻规范孩子的言行,

决不允许孩子犯错。

这两种做法都是极端而错误的。


一对美国父母看着孩子

正在错误百出地做游戏,

却坦然地作壁上观。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指点一下孩子,

他们说:“不能啊!犯错误也没啥,

他们的悟性都要从错误中得来。

这么快就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那孩子以后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以上仅作分享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