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够买到粽子的年月,为什么还要包棕子?
端午节快到了,今天,公公婆婆备齐糯米、粽叶和捆粽子的牛筋,开始包粽子。
起初我带着孩子,婆婆一个人包。记得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也和婆婆包过粽子,但那时候我纯粹是觉得好玩儿,包了几个就不愿包了,婆婆也没再叫我。
可是今年,婆婆却一直叫我和她一块儿包。
我笑着说:“我还是带孩子吧,我手笨得很,怕包不好。”其实我是嫌麻烦,一到端午节,满大街的粽子,与其浪费时间包,不如买一袋呢!
婆婆说:“今年不一样了。这女人哪,有了孩子之后,就要什么都学会做了。当妈的啥好吃的都不会做,娃娃可怜。”
我一想,有点道理,我妈就特别不会做吃的,所以我怀孕那会儿,我妈照顾我的饮食,我的胃的确遭了不少罪,还不如吃外卖呢!
这样一想,接着我就马上否定了:“等他们长大了,我买给他们吃,估计买的比我自己包的好吃多了呢。”因为我擅长吃,可不擅长做吃的呀!
“现在的生意人赚的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钱,那买的要比自己包的贵四五倍的价钱!”婆婆说。
这老一辈的消费观念总是这样落后。能用钱买到的,何必去花那个时间。谁都不愿意花钱,这内需可怎么拉动哟!我心里想着。
婆婆见我不动,继续不紧不慢地说:“我十三岁就没了妈妈,我会包粽子,还是我奶奶教的。我还记得,当时她对我说,‘娃娃啊,没几年,奶奶一走,你就吃不上奶奶包的粽子子啰!现在学会了,以后自己包。’没想到,一眨眼,我自己都当奶奶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这时我忽然觉得心里酸酸凉凉的,人生在世,如今的时代,顶多见到三代人,什么四世同堂已属罕见。如果儿女一辈子没吃过妈妈包的粽子,孙子一辈子没吃过奶奶包的粽子。每当他们回忆起这个节日的时候,顶多是多了一个假期,吃了几个商店里买的粽子。假期里大家各忙各的,粽子里也没有亲情的味道。这样的节日何其乏味,这样的亲情何其寡淡。
于是我赶紧洗了手,挽起袖子,和婆婆一块儿包起了粽子……
包粽子的时候,小时候过节的画面一副副跑进脑子。 虽然我妈做的菜不好吃,但是每缝过年的时候,她就带着我和弟弟手制年货。打糯米面,舂酥麻馅儿,揉腌菜,捏血豆腐、装香肠……那时候过年特别有年味儿,等长大后很多东西都变成现成的了,反而没了味道,惶惶然不知所措。
如今,很多传统的手工食品已经渐渐失传。我婆婆我妈那一辈人,很多都会做米酒、会包汤圆、会做麻辣酱、会包小粑粑……可是到我这一辈人的时候,这些技艺都成了记忆。尝不到的味道,是回不去的年华和一些再也见不到的人。
很难想象,到我的孙子辈的时候,可能他们已经连这些传统味道的记忆都没有了。人工智能全面取代手工工艺,批量化生产全面取代人工制作,他们的节日不再有锅碗瓢盆碰撞的欢畅,他们的乡愁里尝不到妈妈的味道或奶奶的味道。
想到这里,我在心里暗暗做了一个决定——等孩子长大后,带着他们一块儿包粽子;等他们结婚后,带着他们的媳妇儿一块包粽子。
一下子,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此时此刻,我们手中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是家风、是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血脉。
这样一想,加快了速度,很快,一大锅热腾腾的粽子出炉了……
在能够买到粽子的年月,为什么还要包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