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光阴
虽是在楼上,但还是清楚地听见了卖豆腐的吆喝声。
我急忙跑到窗前,想要看一看那个推着倒骑驴,裹着军大衣,熟悉的黑色身影。可惜,层层楼宇截断了视线,无迹可寻。只好放任那吆喝声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在耳边了。
我想,他该是一块豆腐也没卖出去吧,不然怎么走得如此匆忙,片刻也不曾停留。也是,谁又肯为买一块豆腐,大费周折,亲自跑下楼去呢?
不过,我倒是极佩服那卖豆腐的毅力。走街串巷,风雪无阻。不论能否卖出去,也必定要走上一遭,才肯安心。
从前,家住得偏远,是在一片矮旧的平房之间,上趟街要花上半天功夫。可还是有卖豆腐的会时常光临。他总是能找到最佳位置,让四周的居民都能听到他的吆喝声,并且能够轻易地找到他。如果有人懒得挪动,只需站在自己的家门口,亮开嗓门,大喊一声“卖豆腐的”,不一会儿,他就会自动找上门来。单从定位的准确性,就足以看出那份生意人的精明。
生意好时,卖豆腐的心里乐开了花,买豆腐的也热闹成了一片。平日里常见的或不常见,关系好的或关系不好的,眼下都围在一起了。有的人寒暄几句就过去了,有的人索性直接拉起了家常,有的人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人却是一步走来三步摇......这小小的豆腐摊俨然成了社会与商业的万花筒。因为在这里不单可以看到市井百态,还可以看到最原始的经济形态——物物交换。有的人家手头没有现钱了,又要想办法将一日的饭食搪塞过去,就会提上一兜黄豆去换豆腐。那卖豆腐的也是认的。我即不清楚其中的交换规则,也看不懂秤砣和秤杆是怎样运动的,可我相信凭着生意人天生的精明,他是不会让自己亏本的。
卖豆腐是小本经营,可有时也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所以他们更会精打细算,更加油嘴滑舌。记得小时候,认识一个卖豆腐的,像是叫“老×”。父母总认为他家的豆腐好吃,所以经常去买。我不记得他家的豆腐味道了,因为我是极不喜吃豆腐的,但我倒是记得他总是拿我寻开心。就在前几年,一次在大街上还遇到了他,他见到我仍是那副老样子,几句话下来,就弄得我哑口无言。不过,现在仔细想来,好像再也没见过他了。刚才路过的那阵吆喝声可是和“老×”的一模一样。
忽地心头一惊,才发觉平时自己真是太粗心大意了。何止刚才的吆喝声,街上卖豆腐的都是那一个音调,“豆...腐...... 豆...腐......”,就连声落时沙哑的尾音都如出一辙。
《半生缘》里卖五香豆腐干的是时光老人,我这儿卖水豆腐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呢?
是啊,悠长的日色里那吆喝声一点儿没变,十几年的光阴倒跟着那呼声渐行渐远,一同消逝在耳边了。
真觉得有种时过境迁、恍如隔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