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悟透生死,心安处顺

2020-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知创快讯

《庄子》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

老子有一位朋友,叫做秦失。老子羽化后,秦失前去吊唁,号哭了几声就准备离开了。

这时,老子的弟子们就觉得秦失有些过分,作为老师的朋友,怎么能如此无礼?

秦失就长叹一声,哎,你们还是不理解你们老师的“道”啊!秦失说,我观察到有老年人在哭老子,如父母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老子,如孩子哭自己的父母。

而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说不想说的话,哭不想哭的事。这样一来就是违反天理、背弃真情的,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

生,是应时而来;死,是顺天而去。安于天理顺从自然,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这叫做自然的解脱。

秦失作为老子的朋友,算是真正了解老子的,因此他能不拘礼节,简单地行丧礼,这是完全正确的。而那些弟子们,学老子的思想,只得其皮毛。

好生恶死是人的本能。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是人生最灰色的部分。悟透生死,是道家始终追求的目标。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真正直面死亡的哲人。

在《大宗师》一篇中,庄子曾表述他的生命观是“不知悦生,不知恶死”。而在这则故事中,庄子借秦失之口,阐明人的生命过程是自然规律,人应当“安时而处顺”,不必为生死而哀乐。

众人为老子的去世而哀痛,是不能理解与懂得老子,也说明老子生前是以众人所认可的方式与众人相处,即浑然于世俗。

秦失之所以号哭了仅仅几声,是由于别人哭泣自己也就哭泣,这只是随从世人而为罢了。

《老子》亦说“物壮则老”,事物壮成到极点,自然要衰老。然而得道之人,生死不入心中。人的感情自然有喜怒哀乐,可是哭得非要死去活来,大声把喉咙哭哑了才算伤心,这个感情已经是作假了,不是真感情,是违反自然的。

生命有积聚必有消散,有活着的生命,自然有归宿的灵魂,这是必然的道理。

把生死的问题看通透了,便可以随时随地的心安处顺,人生除生死无大事,顺其自然,自己就不会被后天的感情所扰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